文/建哥
2016年4月14日,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首枚远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主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在京逝世。
在追忆梁思礼的众多文字中,本人注意到,一些人在收集和编辑“梁思礼大事记”时,把他何时出生,何时考入某某中学,何时从国外回到祖国,何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何时参加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及其改进型导弹的研制,何时主持远程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形容和方案制定工作,何时被任命为第七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等等,都“记”得清清楚楚。但是,却没有把他“1974年,50岁的梁思礼被下放到河南正阳‘五七’干校劳动”作为一件大事,记入其中,令人不解。
难能可贵的是,干校分配梁思礼去当“猪倌”,他精神上无比轻松自在。每天戴好套袖,穿上围裙,打猪草、拌猪食、清猪圈,干得高高兴兴。看着自己喂养的肥头大耳的“八戒”军团,满心自豪,还与它们合影留念。看到这样的文字,为国家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对梁思礼先生产生敬佩之情。
毫无疑义,“导弹专家被派去喂猪”对梁思礼本人是大事,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件大事。梁思礼先生面对不公和胡闹,能够专心致志地“找乐子”,遇事总往好的方面去想,因此,他这样的“门外汉”也能把猪养得肥头大耳。我想,这也是梁思礼能够成为导弹专家的重要原因。
这种看上去有点傻乐的精神,在当时十分糟糕的社会环境下,弥足珍贵。如果当时的一些精英们,对待生活能够有梁思礼先生一半的“乐观”意趣,或许也就不会英年早逝。
哀莫大于心死。当今社会要实现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核心价值观,心就不能死。需要人们热爱生活,有精气神,有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精神。无论欲成大事者,还是要过好自己小日子的人,不妨学学梁思礼,培养一些“找乐子”的基因。
(作者为杭州处级干部。首发公号“不是官话”。纸媒、新媒体或微信公众号转载改编,必须事先征得“不是官话”的授权同意,并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