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的话
12月14日,李克强正式访问哈萨克斯坦并举行中哈总理第二次定期会晤。从下午2点抵达,到晚上10点见完我驻哈使馆工作人员等,9场活动,马不停蹄,强哥既拼脑力,也拼体力。访问内容如何,镜鉴独家报道。
文/吴小忆
当经济学博士遇到“中国通”
哈方期待强哥访问的心情有多迫切?
7月1日,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向李克强致生日贺信,并在信中表示热切期待李克强今年12月正式访问哈萨克斯坦。
10月1日,马西莫夫向李克强致国庆贺信,再次表示期待李克强年底访哈。
强哥应邀而至,零下20摄氏度的阿斯塔纳冰天雪地,但整个行程,可以用个“暖”字来形容。
12月14日,马西莫夫亲自到机场迎接李克强,两次陪同李克强同坐一辆车前往目的地、在总理府特意请李克强喝茶……这些安排体现了哈方对李克强的重视,对中国的重视。
马西莫夫是个“中国通”,早年曾在北京语言学院、武汉大学求学,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并且和强哥一样,也是一位经济学博士。
在共见记者时,两位总理在座位上相谈甚好。在共同出席中哈企业家委员会会议时,马西莫夫甚至用中文说了一段很长的开场白,其中提到“哈萨克斯坦将与中国风雨同舟”, 在场所有人报以热烈掌声。
此外,镜鉴还要独家披露李克强和马西莫夫交往的一个细节。15日,李克强在参加完上合总理会后将离开阿斯塔纳。当天早上,马西莫夫特意赶到李克强下榻的酒店,和强哥共进早餐。强哥则赠送了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礼物给马西莫夫——英国法律著作《法律的正当程序》,这是李克强在北大学习法律时和同学翻译的一本书。马西莫夫表示,他将珍藏这本有意义的书。
“中哈合作温度不断增加,使我们像身处春天一样”
这份暖,还体现在两国不断升温的合作上。
两国总理举行了第二次定期会晤,双方见证签署的经贸领域合作金额达140多亿美元,用强哥的话说:“这是我对邻国访问所签署的最大规模的合作协议之一,本身就表明了中哈合作的深度广度和高水平。”
目前和中国建立定期总理会晤机制的国家有俄罗斯、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其中,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唯一一个,体现了中哈双边关系的稳固。
这次中哈签署协议涉及哪些领域呢?答案是能源、金融、互联互通、地方合作等。
以金融合作为例,中哈两国央行此次将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金额为70亿元人民币/2000亿坚戈,双方还将签署本币结算与支付协议,将中哈本币结算由边境贸易扩大到一般贸易和投资。
自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与20个国家、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涉及规模超过为2万亿元人民币,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定。
中哈拥有1780公里的共同边界线,正式开放的边境口岸有5个,其中包括我西部最大陆路口岸和新型跨境经贸合作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强哥访问期间,还签署了一系列促进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协议,例如,中国将正式启动人民币对坚戈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中国海关总署和哈财政部签署了有关“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合作安排,为两国经认证的高信誉企业提供通关便利。
这份暖,李克强感受到了。在与马西莫夫共见记者时,强哥说: “我是在冬天到阿斯塔纳来访问的,冬天是寒冷的,但哈方的热情接待,尤其是中哈合作温度不断增加,使我们像身处春天一样,我对中哈合作将会繁花似锦充满信心。”
“你的务实、高效让我印象深刻”
14日,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打破了周末不会客的惯例,在总统府和李克强同声传译足足谈了一个半小时。为啥要突出是同声传译?其实,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同传谈了一个半小时,那交传就要谈3个小时了。可见强哥和纳总聊得投机,谈得深入。
谈了些什么?
主要是打造两国合作新的增长点。中哈合作的传统领域是能源,截至目前哈已累计对华供油7000多万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经哈对华供气近900亿立方米。但受国际油价震荡影响,以及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挖掘新的合作亮点成为中哈的共同诉求。
哈为振兴经济,制定了“光明之路”计划。李克强对纳总说,中方愿积极参与“光明之路”计划。利用中国装备制造质量好、性价比高等优势,与哈共同开展钢铁厂、电厂、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强哥提出的合作思路将是双赢的。对中国而言,能极大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也有利于促进中国装备参与国际竞争而实现升级换代,从而有利于国内经济调整结构,拉动内需。对哈方而言,则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附加值,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
会谈快结束时,纳总握着强哥的手说,“你的务实、高效让我印象深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