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胜利日阅兵,金正恩会来吗?

2015年07月29日09:57  新闻专栏  作者:海外网评  
金正恩 金正恩

  文/郑继永

  这两天,对于处于长期热点状态的朝鲜半岛研究界来说,无疑是最有亮点和最有韵味的两天。

  7月27日是朝鲜的“战胜节”,是朝鲜人民、党、军队和国家的盛大节日。金正恩在7月26日举行的第四次全国参战老兵大会上讲话特别强调,“向为了争取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和实现东方和平,和我们人民军在一条战壕里并肩战斗,援助我们正义的革命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老兵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7月27日,金正恩又向位于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陵墓敬献了花环。

  向中国示好?

  中朝关系,冷热轮回

  观察朝鲜有一个特殊的观察点,就是《劳动新闻》、朝鲜中央通信社等官方媒体中对于某一国家的报道频次与内容相对代表了朝鲜与该国家关系的好恶程度,由此可以揣摸朝鲜外交的某些方向。如对于美国,在国际版面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所用的词汇也相对严重;而对于韩国,则由于双边关系的恶劣,用词也自然更为刺耳。同时,对于友好国家则报道正面的消息更多。与之相比,关系一般者则多报道一些自然情况、社会情况等。

  然而,众所周知,与炽热的朝鲜半岛问题相比,一段时间以来的中朝关系并没有那么火热,甚至有些冷清。一直以来官方关系,见诸于报端的高级互访不多。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在朝鲜的新闻报道中,近一年的报道中,有关中国者不多,大部分是有关自然灾害的简短报道而已,甚至涉华报道不出现已经成为朝鲜官媒的常态。这从侧面也说明中朝关系不是朝鲜的重点。

  仔细回想过去几年来的中朝关系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中朝关系较之以往相比,热度上确实有所降低,但相对更为冷静,更为客观,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常常处于热血上头的朝鲜半岛局势有所降温。中朝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其实,自金正日逝世之后,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在质和量上都有新的突破,并非外界传闻所说的大幅减少。

  本次金正恩的举动及其及时的报道,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中朝关系“触底反弹”的动作。客观地讲,朝鲜是一个极其独立的国家,它不会轻易受别国摆布,加之中国秉持不干涉别国的原则,中朝关系从建交之时起就一直起起落落。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朝之间现在的局面并非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我们应该有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种晴雨变化与转换。

  朝鲜局势,稳中有进

  另一个关注的重点就是朝鲜内部形势究竟发生了何种变化。从外界看,吸睛式的爆炸性新闻似乎成为朝鲜的主流,朝鲜内部似乎斗争激烈,瞬息万变。但从普通朝鲜人的角度看,朝鲜仍然是红色的朝鲜,平壤依然是革命的首都,除此之外,并无大的事件发生。

  外界的观感与内部的感受完全是两条不能相交的平行线。

  然而,朝鲜似乎注定要成为东北亚政治事件的主角。除去金日成、金正日时代不说,金正日逝世后,金正恩被拥戴为最高领导人,先后被授予各种政治与军事称号。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从普通民众的角度看,金正恩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之后,朝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民众的经济情况大为好转。金正恩接班后提出的口号就是不再让民众勒紧“裤带”,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且“超额完成”。从目前朝鲜的情况看,吃好不说,吃饱已不成问题。这也是朝鲜敢于直面外界“人权”问题责难的重要一点。

  第二,信息流通成为常态。朝鲜民众接触信息的开放度远远高于以往的想象,手机的普及率迅速提升,人口2400万左右的朝鲜民众已经有近300万部手机。

  第三,市场要素成为朝鲜的“主旋律”。朝鲜普通民众可谓天生的商人,市场的活跃程度日渐提高,对市场要素的把握很到位。朝鲜有购买力的中等收入阶层已经渐成规模,这也对市场因素形成了正反馈效应。

  因此,我们会发现好多悖论式的现象:外界认为朝鲜如何如何,但事实却并不按这一套路出牌,朝鲜整体的局势可谓平静、平稳、平和,稳中有进。

  九三活动,如何看待

  朝鲜不断释放的善意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和关心,就是朝鲜最高领导人会不会来参加9月3日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

  早在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时候,朝鲜就表示出了巨大的兴趣,态度上也由一开始的不了解、不理解、不参与转向了愿意了解、积极、交流。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不必操之过急。

  金正恩能不能来参加此次盛会,要先了解于几个基本问题。

  首先,代表性与政权合法性的问题。朝鲜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是朝鲜半岛为数不多的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过正面军事对抗与战斗的领袖人物,这是朝鲜政权的最大合法性。朝鲜的情形比较特殊,是先建军、再建党,最后建国的过程,而建军的过程正是与日寇斗争的过程。这也是后来朝鲜主体思想、先军革命思想的斗争源泉所在。因此,从9月3日活动的主旨上讲,朝军及朝鲜军事最高统帅参加是有其客观根据的。

  其次,朝鲜内部的政治问题。5月份莫斯科阅兵时,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因内部政治问题未能参加。事实上,无论哪一国,内部事务总会优于外交事务,这无可置疑。对于朝鲜而言,朝鲜半岛局势变幻莫测,因内部事务变化而导致外交事务变化是可以理解的。但从目前来讲,朝鲜内部政治趋于稳定,经济运行良好,社会平稳,至少内部因素对于这种出访是积极的因素。

  再次,外交因素的影响。自金正恩接班以来,一直致力于朝鲜的政治、经济的稳定,但在外交上尚未投入太多精力,加之美韩日关系未能完全理顺,整体外交成绩不如政治与经济耀眼。因此,也需要在外交上做出更多的努力。因此,金正恩在对美、对韩、对俄外交上都有相应的动作,然而收效差强人意。在经过一轮的尝试之后,朝鲜意识到中国的作用无法绕过,也只有中国能够坦诚地在外交上助力朝鲜。

  此外,对于处于对美、对韩僵局中的朝鲜而言,能在重大外事活动中一展风姿、打破僵局也是不错的选择。目前,朝韩在诸多问题上仍然在对抗,处于一种相互故意视而不见的冷遇状态,但双方都试图找到某种结合点或机遇来创造相遇的机会。在二战的问题上,朝鲜民族有应对共同“敌人”的历史,也有更多的共同话语。因此,借中国二战胜利日的阅兵的机会,韩朝两国领导人在北京的相逢,可能让双方找到更多的共同话语和能够着手讨论的话题,这也是双方都期盼的某种“不期而遇”。

  因此,基于这些因素,至少朝军和朝鲜有相当代表性的领导人来参加活动已经不是问题,我们甚至可以对金正恩本人来参加胜利日阅兵抱有更积极的期待。

  (作者为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金正恩 抗战阅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