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脆弱的经济是普京最大的软肋

2015年12月04日13:19  新闻专栏  作者:世界灵敏度  
俄罗斯脆弱的经济是普京最大的软肋 俄罗斯脆弱的经济是普京最大的软肋

  文/赵灵敏

  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尽管普京采取了袭击土耳其救援车队、轰炸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经济制裁等反制措施,但这和人们想象中的怒不可遏、雷霆万钧、以牙还牙、甚至世界大战还是有很大距离的。普京的示弱,一方面是因为土耳其是北约盟国,因而投鼠忌器;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状况不支持他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自2014年3月俄罗斯借乌克兰危机吞并克里米亚以来,美国和欧盟已经出台了多轮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特别是当年7月份出台的制裁措施,禁止对俄罗斯能源行业的产品和技术出口,暂停向俄罗斯输出信贷和融资,涉及能源、金融、军工等俄罗斯经济的核心部门,被认为是打在俄罗斯经济的七寸上。再加上自2014年底以来国际油价大跌。这两个因素叠加,使得2014年俄罗斯GDP增长率是-4.6%,今年前10个月则是-3.7%。另外,卢布暴跌,2013年1月,1美元可兑换30.4卢布;到今天,则可以兑换66卢布,两年间卢布贬值100%,这使得以美元计价的俄罗斯GDP从2013年的2.1万亿暴跌为2014年的1.2万亿,而且由于俄罗斯的日用品大量需要进口,卢布暴跌使得俄罗斯的实际通胀率上升到30%。

  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困境,表面原因是西方制裁和油价暴跌,而这两者短期都没有缓解的迹象:近期,乌克兰东部局势升级,乌克兰当局和东部反政府民间武装发生交火成为常态,“明斯克停火协议”再次被打破,乌总统波罗申科下令允许政府军开火。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制裁的取消遥遥无期。而国际油价短期也不可能回升:美国的石油储备达到了接近历史纪录的水平,新兴经济体需求下降,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依然超配额生产,油价的暴跌自然难以避免。欧佩克将在12月4日于维也纳举行部长会议,普遍相信它将维持既定策略,保持高产出以达到挤压高成本生产者,争取市场份额的目的。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太过单一,转型不力。从苏联后期开始,俄罗斯经济成了典型的石油国家,经济结构严重依赖油气产业。普京上任之后,尽管确立了摆脱“能源附庸”的产业振兴计划,然而十几年过去了,俄罗斯依旧是依赖石油和能源出口的发展模式,正在快速沦为沙特那样的能源供应国,用美国参议员麦凯恩的话讲就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奥巴马称之为“什么都不能制造的国家”。目前俄罗斯出口总额的80%来自于能源等原材料部门,在工业产值中,这些部门的比重也接近70%,而在苏联解体的1990年,这一比重只有33.5%。如果只是从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来看,今天的俄罗斯连苏联时候都不如。在今天这样一个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时代,这样的经济结构无疑是非常落后的。

  金融危机初期,俄罗斯还津津乐道于其免受金融风暴侵袭的成功,甚至高调介入冰岛财政破产救援商谈,雄心勃勃地放出构建“卢布体系”的豪言壮语,而旋即到来的股灾、外资抽离和油价的下跌,却让众多俄罗斯人几乎一夜间从理想回到现实。根据美国能源部估算,国际油价每桶每变化1美元,俄罗斯的外贸收入就随之变化14亿美元。脆弱的经济体系是俄罗斯崛起的最大软肋。

  而与美国相比,俄罗斯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增大。苏联最强盛的时候,GDP相当于美国的60%;1991年苏联解体时,俄的GDP相当于美国的10%;2011年仅相当于美国的12%左右;2014年因为卢布的暴跌,俄罗斯GDP只相当于美国的7%左右。

  可以说,今天俄罗斯似乎正在重复上世纪70年代苏联的老路。当时石油价格的急剧上升掩盖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要求进行根本改革的呼声,从而拖延了经济改革的进程。从苏联解体到2000年,国际油价从来没有超过30美元,有些时候甚至低于10美元,这是叶利钦时期经济困境的重要原因;普京上台后,从2003年开始国际油价一直在涨,到2008年7月11日达到147.25美元的历史最高点,这成了这一时期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大动力。而大量石油美元的流入培养了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惰性, 延迟了早就应该进行的结构调整。2005年8月4日,普京签署命令,将514家国有企业和549家股份公司定为无权私有化的国有战略企业和战略股份公司。这些公司主要是天然气、石油、铁路和军工企业。以销售额衡量,仅23个寡头或集团就控制了俄罗斯1/3以上的工业,同时控制着16%的就业岗位,并掌握该国所有银行业资产的17%。“今天是部长,明天是银行家;今天是银行家,明天是部长”,这是列宁在80多年前对垄断资本的概括,而这句话仍旧适用于今天的俄罗斯寡头。垄断导致了低效和腐败,更何况法律部门还无权对其调查,结果自然是每况愈下。私营中小企业也找不到生存空间了。

  显然,能源并不能给俄罗斯带来大国地位的复兴,相反,俄罗沦已落为资源输出国,经济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和真正的大国地位渐行渐远。

  俄罗斯经济的另一个长远的危机是人口数量在下降。自20世纪初至今,俄罗斯先后爆发过四次以数量急剧萎缩为标志的人口危机。第一次危机发生在1914—1922年,起因是“一战”和国内战争,人口损失超过200万。第二次危机发生在1932—1933年的大饥荒时期,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错误决策导致成千上万人非正常死亡。第三次发生在“二战期间”,苏联虽然赢得了战争,却付出了2700万人口的高昂代价。而目前的人口危机被认为是第四次,发生在苏联解体以后,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20多年来,俄罗斯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总数从1992年的1.48亿下降到2013年的1.43亿,现在,俄罗斯每出生10个人,就有15个人死亡,有人将之比喻为“每几天就打一次车臣战争”。

  与人口减少相对应,近年来俄罗斯人口老龄化风险加剧。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2年超过劳动适龄阶段的人口在俄罗斯国民总数的比例为21%,而到2010年这一数据上升到22%。到2013年,俄罗斯一些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已经接近28%。

  当然,俄罗斯民族素以忍耐和崇拜强人著称,糟糕经济并没有导致普京支持率的明显下降,只是要和北约打一场大战,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欢迎关注“世界灵敏度”欢迎关注“世界灵敏度”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俄罗斯经济 普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