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新闻记者证 新闻网站就能超越商业网站?

2014年12月22日17:27  新闻专栏  作者:郭全中  

  10月29日,互联网最为热闹的新闻无疑是这一条:为加强新闻网站编辑记者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今天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在全国新闻网站正式推行新闻记者证制度。瞬时间,该新闻迅速升温为热闻,引起互联网上“蛙声一片”,很多人认为这对于新闻网站无疑是重大利好,将有助于其快速发展;更为可乐的是,有些连三类网站都分不清的人却认为网媒将迎来采编权,以五大门户、百度、360新闻为首的商业网站将进行全面反扑。什么样的新闻网站能够获取新闻记者证?新闻记者证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吗?这个时候,有关部门对新闻网站发新闻记者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呢?

  一类新闻网站才有资格有新闻记者证。《通知》规定,决定在已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一类资质并符合条件的新闻网站中按照“周密实施、分期分批、稳妥有序、可管可控”的原则核发新闻记者证。可以看出以下两点。一是能够获得新闻记者证的新闻网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一类新闻网站,它具备独立编发自采新闻的资质,如中央级的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地方层面的千龙网、南方网、东方网、大众网等,全国大概有200家左右。一般来说,这些重点新闻网站都是传统媒体创办和掌控的,即使之前没有新闻记者证也具有实际的采编能力。二是能够获得新闻记者证的人员是正式聘用的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一年以上的人员。看来这次颁发的范围并没有二类商业网站的份,更遑论什么“全面反扑”。

  商业网站真的没有采编能力吗?近些年来,很多传统媒体的大佬们在谈到自己相对于商业网站的优势时,经常会说新闻采访权是其超越商业网站的利器。可以想象,从此脱胎于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的大佬们也必然会说自己相对于商业网站的优势是新闻采访权。新闻采访权真的那么有用吗?新闻采访权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首先,“新闻采访权”的本质就是“信息采编能力”。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谁能够提供高质量、满足自身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的信息,谁就具有强有力的信息采编能力,谁就具有事实上的“新闻采访权”,谁也就能赢得用户的“芳心”。他们关心的是信息的有用性而并非提供者是谁,因此,从这个角度说,高超的信息采编能力才是媒体竞争的根本。

  其次,商业网站实质上已经具备很强的“信息采编能力”。目前,商业网站通过如下四个有效手段进行“信息采编”。一是通过用户自生产手段,即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类产品由用户自己生产内容。新浪微博每天有过亿条的微博内容产生;微信公众号的总数已超过580万,日均增长数由2013年的8000个上升至目前的1.5万个,每天都在生产大量的内容。二是直播各类体育赛事等。如新浪体育和NBA的直播合作。商业网站在直播和转播英超、世界杯以及奥运会等体育赛事方面投入巨大,这类节目与电视直播的节目没有本质区别,其实质都是在进行信息采编。三是通过演播室采访嘉宾。商业网站已经拥有大量的、设施先进的演播室,常年在此对各行各业的大腕和专家进行访谈,其本身也是专业采编。四是互联网分析工具的使用。商业网站利用先进的智能分析工具,自动生成众多的新信息。以新浪网财经频道为例,其炒股分析工具可以为用户时时刻刻提供大量的自动生成、适于个人的信息,这些信息无疑更有价值。

  从各个方面来看,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自认为是“核武器”的“新闻采访权”不过只是多个记者证而已,而事实上有实力的媒体都具备了新闻采编能力。因此,新闻记者证或者新闻采访权的意义并不大,如果真如所讲的一样有用,传统媒体早就实现了对商业网站的“弯道超车”。

  背景是什么?意义是什么?首先,其背景是“阵地在,群众已不在”。当前,舆论阵地出现了高度分化,分为传统媒体阵地和互联网阵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更重要的阵地。虽然传统媒体的舆论阵地依然牢牢掌握在传统媒体手中,但是根本性的问题在于以下两点。一是传统媒体的用户在大量流失,报纸的发行量、阅读量,以及电视的收视率都在大幅度下滑,根本原因在于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已经不看报、不看电视了,即在快速抛弃传统媒体。这些用户在抛弃传统媒体时,快速地汇集到另外一个阵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2014年上半年,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个小时。二是传统媒体的用户在高速老化,年轻人基本上已经养成网上阅读的习惯,而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这些年轻人,他们应该是媒体舆论引导的主要对象。

  其次,真正目的是抢占舆论引导新主阵地。从上述背景可以看出,这次对新闻网站的采编人员颁布新闻记者证,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抢占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主阵地,无论实际效果如何,一定先在互联网上卡位或站位,更多地在互联网上发声,最起码能够起到仪仗队功能。

  单纯的新闻真的能盈利吗?首先,商业网站的商业模式是“免费+收费”,即先通过免费的新闻来吸引巨量的用户,然后再通过增值业务来收费。商业网站的新闻作用是引流,而背后的服务才是收入的主要源泉。

  其次,当前已经从信息稀缺时代进入信息过载时代。时代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之前的信息稀缺时代,只要有优质的、稀缺的内容,“酒香不怕巷子深”,就一定有读者埋单,可以获得商业价值。而如今已经进入信息过载时代,信息的量太多,远远超过用户的接受能力,单纯的内容价值大幅度下降。

  再次,单纯的新闻难以形成商业闭环。传媒业从事的实际是信息服务业,其价值链主要有前端的信息提供、传播技术和传播媒介、后端的渠道以及经营三个环节,这也就决定了要想为受众提供高质量、多层次、多来源与多渠道的信息服务,就必须同等重视内容的采集和产品的设计、科学合理的传播媒介的选择、终端渠道的选择、有效的经营和科学的管理,也就是必须同等重视采编、经营和管理这个媒体经营中的“铁三角”。今天的媒体依靠打单一拳将很难取胜,必须建立起系统性的思维模式,学会打组合拳。单纯的内容已经难以形成商业闭环,这也导致很多优质内容生产商常常发出这样的喟叹:为什么我的内容这么好,而读者却不愿意付费呢?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只有信息服务才能形成商业闭环。单纯的新闻如果没有扎实的服务做后盾,即使再多的记者证、再多的记者、再多的新闻都难以盈利。

  对于当前本就运营状况一般的新闻网站,在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没有取得突破的情况下,获得记者证只不过是进一步加大运营成本,进而导致生存困难。(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管理学博士)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记者证 新闻网站 互联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