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苒苒:赵宝刚如何成了造星专家?

2015年02月04日14:50  新闻专栏  作者:人民交通出版社  

  文/新浪专栏 人民交通出版社 李苒苒

  离休后,我基本上没有在学院内上过课,大多时间被邀请参与外面的表演教学,有训练班,三个月的、一年的,也有大专三年制的,有的是为了参加艺考做准备而来培训的,也有超过了报考年龄又喜欢表演而暂时放弃工作或仍在兼职过程中抽出时间学习的。这使我有机会接触了更多的社会上的青年,年轻人居多,也有个别四五十岁的。因为这种班无需经过考试选拔,其中有素质或形象还可以的,但也有盲目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大多学生都十分努力,反而上了所谓大专有更长的时间来系统学习的学生,倒不那么用功了。其实这种教学是较为吃力的,但我却一直坚持下来,几乎没有中断,为什么呢?有几方面的原因:

  1.受人邀请,一般不好拒绝。

  2.过去在学校更多的是注重教学,而没有认真进行书面总结,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记录了上课过程中的思考和语录,目的是希望能更认真地梳理一下教学体会和经验。

  3.谁能断言这一批批的学生中就没有能成才的呢?

  说到此,我不由得想起电影学院于1981年曾经办过的唯一一个业余班。那时正是大学恢复期,招收学生名额很有限,大批热爱表演事业的年轻人被滞留在校门外,于是学院决定开办了这么一个班,只是利用课余时间,即每周三次晚课,周末白天再授课一次。招生是经过严格的考试的,共录取三十九名学生,分为甲、乙两个班。

  当时学院决定由我和林洪桐各主带一个班。我带甲班,教员还有李克己、戈文义。

  班里的不少学生还在上着班,但基本上都坚持上课,共学习四个月,即整整一个学期,从教学小品、片段、录像到影片拍摄实习,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安排,学习十分紧张,学生也都非常努力。那个时期想做演员,没有金钱的诱惑,谁都不是为了金钱而来学习表演的,只是为了心底里的那份热爱。

  使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甲班竟然有很多学生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并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而成功、成名。他们中有著名的导演赵宝刚,制作人、导演、演员张光北,李成儒、李强、李勤勤、郑天玮,铁路话剧团的演员张玉萍以及已经离开我们的武打明星王群(《神跤甄三》中饰演金二,获第七届飞天奖、第五届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少林豪侠传》中饰演黄飞鸿)等。还有乙班的朱琳、鲍大志等都在演戏。

  这些学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他们多年来的努力、坚持造就的。他们的路走得并不轻松。1982年表演系决定招收新生,这个班凡是符合82班的报考年龄的有不少学生都报名参加了考试,然而最后一个也没有被录取,可想当时对这些年轻人的打击有多么大。

  李强(电视剧《京都纪事》饰演林非、《水浒传》饰演西门庆、《建国大业》饰演陈诚)在未被录取后,毅然决定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北京去广州发展,成为珠影的演员,演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后才返回北京。

  张光北幸运地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表82班,后主演过多部热播剧,如《三国演义》中的吕布、《亮剑》中的楚云飞,近年又承担多部影视作品制片人的工作。

  郑天玮、崔麟、鲍大志考上人艺学员班,现在分别从事编剧、制片及演员的工作。

  赵宝刚作为工人调至北京电视台,从剧务、场记做起。为了从事他所热爱的行业,他坚持下来并不断地努力。如果他不具备从事艺术创作的才智,如果不是由于热爱而坚持不懈地学习,怎么可能获得今日的成功?怎么可能成为被人命名为“造星专家”的导演呢?

  李成儒从商多年,但酷爱表演,醉心于艺术,一直痴心未改,所以才会兜兜转转之后重又做回演员,并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过把瘾》中的钱康、《重案六组》中的大曾等。

赵宝刚照片赵宝刚照片

  我和赵宝刚的师生情非同一般,是建立在早年电影学院的时候对表演和艺术上有着共识和共鸣的基础上的。虽然学生们毕业离校后,大多奔忙于各自的事业,逢年过节会打电话来问候或送礼物,会时常来看望我们,与学生的情感传递与联系使我和马老师非常感动。然而,了解我的朋友和学生都知道,事业在我心中占有绝对的分量。这许多年来,在我面前掠过太多的年轻人,他们在追梦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中年人,甚至是到了五六十岁的人。比如赵宝刚在今年的生日派对上,颇为感慨地在我面前说了两遍:“我都60啦!我都60啦!”是啊!时光荏苒,当年相识的时候他才26岁,而今已经59岁,能不感慨万千吗?他做到今日的过程有目共睹,可谓成功,但试问一下,一大批一大批的年轻人,有几个能做到像他今日所取得的成就呢?毕竟还是少数吧。

  在《红绒花》之后,赵宝刚实现了他的承诺,一定让我在他的戏里饰演一个角色。这就是2008年他导演的《我的青春谁做主》,我饰演了姥姥一角。宝刚不但给了许多年轻人崭露头角的机会,对我,这个昔日的老师,也存着一份珍贵的情分,给予我事业上的最大的认同、肯定和支持,这份情我永远不会忘记。

《我的青春谁做主》主创合影《我的青春谁做主》主创合影

  《我的青春谁做主》是近年来我拍的戏中比较有影响的,该剧的编剧高璇、任宝茹是两位才女,她们写的这部戏,结构、情节的设置都很有意思,三代人的代沟,不同的性格,姥姥郎心平和这一家七个女人,在不同时代下形成的性格都具有生动、鲜明的生活趣味。这是这部戏得到观众喜欢的关键所在。

  赵宝刚、王迎导演对电视剧镜头的运用、节奏的把握、娴熟的导演处理,使观众感觉这部戏那么贴近自己的生活,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这部戏是2009年播出的。至今已经过去五年,我还时常被观众认出,尤其许多年轻人,在微博里给我留言,直呼姥姥,我感受到大家对这个角色的由衷的喜爱。有的年轻人说:“姥姥讲的话,真有哲理,我们爱听。”我回复说:“那是作者写的。”这不是谦虚、客套,是真话。我拍戏的时候,基本不随意改动剧本台词,按照剧本和导演指令表演,这或许是我做演员的一个习惯。有的观众问我:“您本人是律师吗?”可见,我演得还真像个律师。

  在这部剧中姥姥郎心平是一位法律界权威,剧本中大段的台词是讲法律的一些事,其实我对法律还真不太懂,所以凡是涉及法律的大段词常常记不准确,有一次拍摄是和青楚谈法律,热心的剧组工作人员把大段的词用大字抄在一张纸上,举在一旁让我演的时候边看边说。

  “不行,”我说,“我做不到,我还是自己把台词背下来吧。”如果像这样去表演,怎么可能真正地表现出此时此刻人物的状态和心理愿望呢?

《我的青春谁做主》部分演员合影《我的青春谁做主》部分演员合影

  不管戏多戏少,不管有台词或者没有,不管拍得多晚,我都会以不懈怠的态度对待。记得有一天拍到夜里12点半,我悄悄对饰演二女儿的苏小明说:“你这句台词别连着说,中间停顿一下会更好。”她指着手腕上的表:“您看看几点了?”但等最后看完成片时苏小明后悔地对我说:“提醒得真对!这儿停顿一下,再说下面的台词就对了。当时我还说都几点了。”接着她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我的青春谁做主》的剧组是创作上非常认真的一个组,剧组所有的工作人员和演职员在表达风格上都是统一的,无论戏多戏少,大家都努力地完成每一个镜头和场景的拍摄任务。比如演二女婿(方子哥饰演)女友的王兰,戏不多,但服务员的身份把握得很准,同时表现出那个阶层的普通女人对爱的渴求和无奈,很细腻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心态。

  丛珊、盖克、苏小明、赵子琪、王珞丹、林源等我的家人们,我们真的像是一家子。这一切与编导有着绝对密切的关系。

  我要说这一切是和赵宝刚有关系。他不但创造条件让我做了一次导演,同时也完成了他一直想要实现的承诺——让我在他的戏中演一个角色,这一次,他做到了。我是真心地对赵宝刚在事业上给予我的多次支持和信任,表示由衷的感谢。

  回想这些年来,我作为演员的创作随意性占着非常大的比重,没有刻意的非要去完成什么,或者一定要求自己追求怎样的辉煌,一直只是遇到什么角色就尽全力而为之。

  对影视表演一直没有放弃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我喜欢演戏,我自己曾说:真的很佩服银行工作人员,我可是一去银行就头昏眼花,脑子马上一团浆糊。一去给学生上课就精神百倍,一进拍摄现场也不觉劳累。这样想来,我确实不是和理科打交道的料,幸亏在哈工大时及时改行。二是我总是希望在实践中体验一些,总结一些,对于表演理论我始终有一个观点:它必须是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它必须具有指导价值,必须是有益于实际操作的理论。

  所以我一直不愿意放弃舞台和影视的创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断断续续地写过一些理论文章。

李冉冉《时光荏苒》李苒苒《时光荏苒》

——文章摘自李苒苒《时光荏苒》

《时光荏苒》:李苒苒著,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月出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李苒苒 赵宝刚 导演 演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