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被造谣,事关人情味

2015年03月26日09:21  新闻专栏  作者:王海涛  

  3月24日,有一条新闻引起了海量的关注。

  这条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新闻,与21世纪有关,但与经济无关。报道称:南京一副区长,在女儿的婚礼人,被江苏省纪委的工作人员带走了。

  本来嘛,纪委抓人,都会被认为是“为民除害”。被抓的人,不会获得同情。但这个新闻出来以后,却有大量的批评论指向纪委人员:难道不能等婚礼结束后再抓人?太没有人情味了吧!

  这种批评声音,是基于这篇报道描写得比较细致,很有现场感,读之,如身临其境。摘要如下——

  3月21日,对南京市建邺区副区长王德宝来说,是不幸的一天。当晚,系王德宝女儿的结婚日,而王德宝却被江苏省纪委来人带走。

  据参加婚礼的一位人士透露,在婚礼现场的最后一排,“坐有3-5个男子,在默默抽烟,不说话”,“这并未引起宾客的注意力,因为男方以为是女方的客人,女方以为是男方的朋友。”

  随着婚礼的进行,就出现了一些迹象。

  “不少公职人士借口上厕所、接电话就悄悄闪了,有的人一到,座位还没坐热也走了,有的人走的时候大衣外套还在椅子上。”

  “最早离开的一位张姓副区长,因为他的姐姐是省领导之一,是他先认出了纪委的人。”

  不过,婚礼仍正常举行……

  “王德宝人很好,为人和善,从不摆架子,他出事我有点意料之外”。

  这篇报道中的细节,全部来自一位参加婚礼的人士的口述,消息源单一。估计,记者也不相信这位人士有编造细节的必要,于是就有闻必录了。

  结合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我读这篇报道后的第一感觉是,它存在极大的“技术风险”——通篇只有一位现场匿名人士的说法,如果他的表述主观上或客观上有误怎么办?既无其他参加婚礼者的旁证,也无新郎新娘家属的旁证,更无对纪委人士的求证过程。这样的报道,由于证据不允分,很容易被认定为不实报道。

  果然,南京纪委很快公开辟谣,而且表述得更为有力:1,副区长在21之前已被带走。2,带走南京副区长的不是江苏省纪委,是南京市纪委。3,带走副区长不是在其女儿的婚礼上。

  除此之外,南京纪委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显然注意到了网民关于“人情味”的说法,因而还补充了一句话:“如果真像报道说的那样,纪委就实在太没有人情味了。”这句话,确认了这样一个“事实”,纪委办案不可能“太没有人情味”。

  至此,南京市纪委透露了这些信息:1,副区长王德宝确实被带走了;2.他的女儿的婚礼没有受到“抓人”影响;3,21世纪经济报道做了一篇有问题的报道;4,江苏省纪委被造谣;5,纪委不可能是一个“太没有人情味”的组织。

  接下来,我们谈谈人情味。

  南京纪委的这个回应,等于间接认同这样一种情况:如果在女儿的婚礼上抓走父亲的话,那确实没有人情味;纪委没有这么做,纪委是有人情味的。

  可是,人情味这东西,却很难标准化。

  如果王德宝在女儿婚礼上被带走,就是没有人情味的话,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带走是有人情味的呢?就像有些人反问的那样,“怎么也得等女儿举行完婚礼怀孕了生了孩子孩子满月孩子周岁孩子第一次喊姥爷孩子高考孩子上大学孩子大学毕业孩子谈恋爱孩子……再带走吧”。

  这个说法,貌似挺有道理的,从家庭、亲情的角度看,在任何时候把一个人“抓走”,都会显得没有人情味。可是,纪委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抓人啊,而抓人就不可能温馨啊。官场如战场,现实太残酷,我实在想文那位接受采访的南京纪委人士:如何做到,不失人情味地,将一个官员带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纪委 造谣 婚礼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