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朱会的潜台词

2015年05月06日09:33  新闻专栏  作者:海外网评  

  四青年节,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见了国民党主席朱立伦。

  这个日子有多重含义。首先,习近平在见朱立伦的时候特别提到,两岸青年要“成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其次,几天前就是胡连会10周年,汪辜会谈22周年的纪念日。

  这三件事有连贯的历史脉络。在汪道涵和辜振甫的主持之下,两岸确立了“九二共识”原则;若没有“九二共识”确立在先,就几乎不可能有连战2005年的破冰访京;而朱立伦此次访京,是借现有的国共平台所做的承前启后之旅。

  三件事都发生在4月底5月初,这里岛君想借用一下艾略特那句话:四月是个残忍的季节,因为所有新的生命在努力生长,以摧毁不够强韧的生命的态势,旺盛地生长。

  汪辜会谈和连胡会轰动国际,因为它们都打破了存在已达数十年的僵化格局,昭示了某种历史趋势。习朱会或许相对“低调”,但同样是决定未来两岸走向的大事件。而历史大势,其背后的动力正是“旺盛的生命力”。

  朱立伦年初当选国民党主席,台湾媒体第一个问题就是会不会去大陆参加国共论坛。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国民党去年底输掉“九合一选举”,丢掉了大部分地方县市的执政权,两岸政策作为国民党与民进党最大的差异化策略,也连带受到质疑。

  习近平在这个时间点会见朱立伦,至少释放两大讯息:第一,国共之间政治互信没变,大陆对台政策一以贯之,维持和推进两岸关系的诚意,不因岛内政局而变;第二,国民党没有因输掉县市长选举而失去对两岸政策的信心,朱立伦认为赴京对国民党有利,对台湾有利。

  两岸关系从来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自去年岛内发生反服贸学运,再到国民党败选,可以说,两岸关系落入了一个相对的低谷。习朱会作为发生在波谷的一个大事件,未必可以一举扭转局面,但从长远看,必将对两岸关系保持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习近平在会面中说,两岸关系处于“新的重要节点上”。8个月后,台湾将举行2016年“大选”,届时如果民进党执政而继续不承认“九二共识”,则两岸关系将面临新的风险。若台海因而生波,台湾民众将会重新体认到两岸保持和平稳定的可贵之处,国民党可以与共产党对话的优势又将凸显。

  习近平还强调了青年对未来两岸关系的重要性,不仅两岸青年要成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在将来两岸深化利益融合的过程中,还要为两岸基层民众、中小企业、农渔民合作发展、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这两句话,其实戳中了两岸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什么台湾大学生要反对服贸协议?为什么两岸经贸明明数字靓丽,台湾基层却表示“无感”?因为台湾如今的年轻一代,接受的都是民进党改掉课纲以后的“去中国化”教育,其国族文化认同已经出现了深刻的问题。而两岸过去的经贸交流中,大陆经常“大规模采购农产品”,“让利”,却因为种种细节操作原因,部分利益流失于中间环节,未能让更多的基层民众和弱势群体切身体会到。

  习朱会选在五四青年节开,习近平和朱立伦都强调青年和基层,说明未来的两岸交流,将走入更加细致深入的层面,不仅仅是经济的让利,更是心灵的契合。

  习近平还谈到了两岸政治问题的解决,国共两党都要勇于面对,关键在于“虑善以动,动惟厥时”。这句话出自《古文尚书·说命》,意思是“考虑妥善而后行动,行动须挑准好时机。”什么时候是好时机?在岛君看来,若国民党2016年继续执政,当然会迎来好时机,若下野,其实也未必不是好时机,届时国民党至少可以抛开现有的执政包袱,先进行党对党的政治协商,也是可行之道。

  习近平在会面中谈了“九二共识”,谈了民族复兴,谈了台湾可以妥善方式加入亚投行,但习近平没有重提他在今年两会期间所说的话“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我们要保持自身发展势头,同时采取正确政策措施做好台湾工作”。跟10年前的胡连会相比,中国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只要大陆的软硬实力保持长足发展,则两岸统合必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文/黑白自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两岸关系 习近平 朱立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