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改革,依然旧制度没有大革命

2015年10月11日10:30  新闻专栏  作者:王海涛  
位于上海市内的一处滴滴快的出租车候车点/资料图 位于上海市内的一处滴滴快的出租车候车点/资料图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海涛

  10月10日,这一天很萌。

  其实,这一天,是革命的一天,104年的这一天,武昌的一次擦枪走火,把近300多年的满清王朝掀翻。

  所谓的武昌起义,只是一个小火苗,不料,火苗引发其他地方引发连锁反应。10月底,朝廷发布“罪己诏”,宣布起草宪法和取消皇族内阁。但一切都来不及了,旧制度已经失控,大革命为期不远。授命镇压的袁世凯,磨磨蹭蹭,还在等待火势更大一些,以便从中获得更大的资本。

  后来,革命也失控了,连貌似获益最大的袁世凯,也被革命形势吞没。

  回首百年,无法认定,到底是大革命胜利了,还是旧制度胜利了,但似乎可以确认,当年的满清朝廷,改革无诚意,才有大革命。

  2015年的10月10日,交通部发布“深化出租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车管理暂行规定”。显然,这是一次改革,是出租车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机遇,其中,专车的管理措施,尤为引起注意——私家车禁止接入专车,鼓励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拼车。

  我看了一下相关内容,如果这个次的“改革举措”,被严格执行,除了神州专车因为自己拥有车辆和司机不受负面影响外,其他公司的专车业务,恐怕将遭到致命打击。多数专车公司,只是一个网络平台,私家车将闲置的车辆和时间,用于交易,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要。这种先进的技术方案,在理论上,可以完全解决人们的出行困难。

  但是,看似美好的事物,也往往会有不美好的结果——伤害一些人的利益。所以,去年以来,有些地方的租出车司机很不满。出租车司机原本在旧制度之下,安稳地承受者出租车公司的管理或者盘剥——他们虽有怨言,但也愿意接受。现在,来了新的力量,他们一下子成了“革命对象”。是这样,革命到来的时候,往往可能是“底层”先受伤害,于是他们与“高层”反而亲密了,希望得到呵护。

  稳定很重要,不能任由革命的火苗星火燎原。所以,改革便随之而来,便有了今天的改革方案。交通部说,“对出租汽车行业长期积累的历史矛盾和互联网新业态带来的新问题,运用改革思维和创新思路,坚持转型发展,坚持趋利避害,做好顶层设计”。

  这样的表态,充满经典的“改革术语”,每个字都透露着“积极性”,但不如一句“私家车不准接入”来得干脆。

  这样的改革举措,我是非常理解的。作为主管部门,改革的首要目的,是稳定,那就不可能“激进”。如果允许“私家车接入”,那几乎就等于宣布原有的出租车制度被废掉。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专车公司,如果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改掉“旧制度”,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作为一个非典型消费者,我对这次改革,虽然失望,但很理解——自上而下的革命不可能,自下而上的革命不允许,那就只好这样慢慢“深化改革”。

  回望历史你就会发现,因为旧制度而存在的改革者,可以宣布“深化改革”,但是不可能废除旧制度。距离武昌的火苗还有5个月的时候,清政府搞出的皇族内阁,就是一次典型的“深化改革”。对于朝廷而言,这样的改革已经是亘古未有,但对于立宪派而言,这就是忽悠。

  其实,互联网领域对传统产业进行的大革命,多有发生。比如,如果当初规定没有新闻采编资质的互联网公司,不允许发布新闻,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门户网站。但是,由于管理者当初没有深化改革的“动力”和“眼光”,给了互联网媒体“大革命”的机会。当然,由于旧制度仍在,互联网媒体也就渐渐成为“传统媒体”了。

  只要旧制度依然有效,新技术就还是瞎折腾。笼子不过是变得大一些,笼子里的鸟,并不能飞翔,但大家觉得这样已经挺好。提笼架鸟的人,不可能拆掉笼子;即便拆掉,鸟也未必适应,觉得飞出去,到处是风险。就像专车平台其实为出租车司机提供了飞翔的空间,可是有几个出租车司机愿意放弃被租出车公司“盘剥”的生活方式而投身新生活?

  至于私家车和私家车车主——那些有望新技术被解放的“生产力”,就继续在灰色地带等待吧,在改革,发展,稳定三个宏大事业中,你们无足轻重。就像此刻,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10月10日,虽然星期六,但是个工作日,北京的交通正在拥堵之中,那些等待回家而打不到车的人,无足轻重。

  10月10日,是挺萌的。

  (首发公号“海涛评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专车 出租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