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伦务实外交下,习近平访英有何突破

2015年10月23日11:57  新闻专栏  作者:世界灵敏度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习近平与卡梅伦酒吧小酌 习近平与卡梅伦酒吧小酌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赵灵敏

  10月19号到23号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习近平此次是单独访问英国,此前国家主席的出访,基本上都是一次访问好几个国家,单独访问一个国家的情况非常的少见,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对英国今年3月在欧洲国家中率先加入亚投行这一行为的回报。英国方面的接待也非常隆重,习近平将下榻白金汉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将设宴招待,王室成员基本上是倾巢而出出来作陪,习近平也将到访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乡下的别墅。

  目前中英之间的热络关系被称为“黄金时代”,而仅仅3年前,中英之间还因为卡梅伦和副首相克莱格接见了达赖喇嘛而闹得很不愉快。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转变,都是在卡梅伦当首相期间发生的。

  他以一等学位毕业,不是一个问题少年

  国内媒体在谈到卡梅伦时,大多都在传递一种信息:他年轻时是一个纨绔子弟,吸大麻,甚至和猪有亲密关系。这些说法其实都有很大的问题。

  1966年10月出生的卡梅伦的家世背景相当不错,祖上曾当过汇丰银行的高管,路透社的社长,卡梅伦从小就在一个优越的环境里长大,有仆人、女管家、佣人一堆人环绕着,上的是有几百年历史的伊顿公学,后来又进了牛津大学。在读书期间,卡梅伦确实有一些不羁的行为,比如吸大麻,但这远不足以认为他是一个花花公子,因为卡梅伦一直是一个优等生,在学校里表现优异,吸大麻对一个欧美的年轻人来说,几乎是一个必经的青春记忆,克林顿、小布什等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至于和猪的亲密接触,那更是捐款者求官未遂后的泄愤举动——亿万富翁阿什克罗夫特是保守党的金主,希望通过巨额捐款谋得一个要职,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满足,所以写书来表达不满——不能当真。

  卡梅伦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保守党的研究部以及一个传媒公司担任高管,30多岁当选议员,39岁成了保守党的领袖,5年之后成了英国的首相。在他看似顺风顺水的人生中,有四个人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一个是他的父亲,卡梅伦的父亲是一个股票经纪人,腿部有残疾,但这个老卡梅伦先生内心非常强大,从来不把自己的残疾当回事,也从不用这点来博取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甚至是一个运动健将。有这样的一个强悍的父亲,时代卡梅伦从小意识到你必须要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事要非常得努力认真。

  第二个是一个神秘人。当年卡梅伦从牛津大学毕业应聘保守党的研究部时,在应聘的那天早上,保守党的总部突然接到一个很神秘的电话,这个电话是从这个白金汉宫打来的,是一个没有透露姓名的人,在电话里说我知道你们将要见到戴维·卡梅伦,这个年轻人我劝了他好多次不要从政他就是不听,所以我也没有办法,但是我向你们保证你们见到的将是一个优秀的人。这一通电话对卡梅伦应聘的帮助非常的大,但是这个电话到底是谁打的呢,至今没有搞清楚。卡梅伦的亲朋至友都否认打过这个电话,但可以想象卡梅伦家里的人脉有多深厚。

  第三是他的妻子萨曼莎。萨曼莎是一个设计师,长相甜美品位非常的好,有很好的出生背景,两个人走在一起俨然金童玉女,这也非常符合今天的国际政坛潮流,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克林顿夫妇还是奥巴马夫妇,实际上都是精英之间的强强联合,因为选民看的不仅仅是领导人本身,也看陪伴在领导人身边的那个人,而萨曼莎肯定是卡梅伦的加分因素。

  第四个是他早逝的儿子伊凡。伊凡一出生就被发现是一个脑瘫,最终只活了6岁就去世了。这件事对卡梅伦的影响非常大,他之前的人生顺风顺水,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儿子的变故让他意识到人生是如此的不确定,从而开始对弱势群体产生同情,进而影响到他的执政风格。

  窃听丑闻的打击

  卡梅伦1966年10月出生,2010年5月当选首相,当时不足44岁,是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上任之初卡梅伦可谓少年得志,自信满满,但是做政治家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很快就遇到了一系列的烦心事,首当其冲的就是窃听丑闻。

  谈到窃听就得想谈谈英国的小报文化,所谓的小报就是专门报道明星的隐私绯闻八卦这类内容的媒体。除了《泰晤士报》、《金融时报》这类大报,英国也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小报包括《太阳报》、《世界新闻报》,这两个都是默多克旗下的媒体,爆发窃听丑闻的就是《世界新闻报》。这件事最早被觉察是在2005年,当时威廉王子在运动时膝部受伤,他只是通过电话留言给了自己的助手,并没有告诉其他人,但《世界新闻报》却很快把这件事情报道出来了。到了2011年,这件事集中爆发出来,人们发现《世界新闻报》窃听的历史已经长达数十年,同时它的窃听对象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一些名人、影视歌星、政治人物,甚至连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一些阵亡将士家属也不放过。最恶劣的事就是当年的英国曾经发生了一个女童被杀的事情,《世界新闻报》侵入到这个女童家属的电话里面,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把很多人在这个电话信箱里的留言都删掉了,直接阻扰了警方的调查。但受害者大多敢怒而不敢言,因为默多克在英国的报业地位举足轻重,可谓一手遮天,可以轻易打压封杀他不喜欢的人。每当英国首相上任,媒体都会猜猜这个新首相是先见默多克还是先见女王。

  这件事对卡梅伦的麻烦在于,首先他跟默多克的关系比较密切,另外他聘请的公关主管就是《世界新闻报》前任总编辑。这件事一度动摇了卡梅伦的相位,但他最终通过向公众证明,他跟默多克所有的接触都是公务行为,他聘用《世界新闻报》的前任总编辑时,也并不知道他之前做了那些不光彩的事情,得以勉强过关。最终,英国成立了一家监察媒体的官方机构,媒体一旦出现失实报道就要接受罚款,这对英国这样一个有着非常浓厚的新闻自由传统的国家来说,是非常得不寻常的。

  “退欧”的选择

  另外一个让卡梅伦烦心的事就是英国是否退出欧盟的问题,欧盟的前身欧洲煤纲联盟其实是在1950年年代就成立了,但英国一直三心二意,到1973年才加入欧共体,加入后也是一个特权分子,欧共体很多的义务它是不承担的,比如说它就没有加入《申根协定》,你要到这个欧洲去旅行签了法国的签证就可以到欧洲大陆很多国家去旅游,但是你去不了英国,英国要单独的签证;另外英国也没加入欧元区,还保留了英镑。说白了就是只想接受欧盟的好处,而不愿意承担义务。

  不过其他国家为了把英国留在欧盟里面,一直在迁就他,大家多年来平安无事。而应该脱离欧盟这件事突然热起来,根本的原因是金融危机的发生。作为欧盟成员,英国也要出一部分钱来援助希腊,这样它就觉得不划算了;另外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盟甚至全世界都出台措施加强金融监管,而英国的金融业又非常的发达,所以它觉得留在欧盟里面不利于自身金融业的发展;还有就是欧盟不断的东扩,很多东欧国家的人跑到英国来,对英国的福利制度造成了冲击。这几项因素加起来让英国对欧盟非常不满,于是在2015年5月大选时,要不要退出欧盟就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卡梅伦最终承诺在2017年举行要不要退出欧盟的全民公投。

  我个人的看法是其实英国不会退出欧盟,卡梅伦之所以承诺公投,就跟当年允许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一样,其实是以退为进,若你们有这样的要求我就给你们这样的一个机会来表达,但是他也评估到其实大部分人虽然嘴上不愿意,心里却很明白说英国其实离不开欧盟,因此最终投票的时候还是会选择留在欧盟。

  务实是英国外交的DNA

  在这么多的烦心事之外,让卡梅伦比较愉快的就是近几年中英关系的发展。中国跟英国的关系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都是比较平淡的。早年在1949年中华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时曾跟当时的英国发生了冲撞,也就是“紫石英”号事件。“紫石英号”是当时英国的一艘军舰,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时候曾经对外国的军舰发布了警示,但“紫石英”号为了救援英国侨民冲到哦前线,双方发生了炮战。“紫石英”号船体受损,被困在长江水道上三个月,最终带伤逃出了长江口。

  1967年又发生了“火烧英国代办处”的事情。当时是在文革时期,受极左思潮的影响,香港左派接受国内指示在香港搞了一系列破坏活动,港英政府关闭了三家香港左派报纸,这件事传到北京,一些红卫兵和造反派群情激愤,给港英政府三天时间撤销决定,三天后没有得到答复就围攻了英国在北京的代办处。当时英国代办处有三十多个英国人,其中有五个是女性,这些人冲进代办处殴打这些外交人员,一些人被打得头破血流。这是一件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事情, 971年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向当时的英国政府郑重道歉,并由中方出钱修复了英国代办处馆舍。

  1972年之后英国跟中国建交之后,双方又围绕着香港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博弈,此后双边关系一直平淡,英国还时不时用人权等问题刺一下中国。2012年5月,还发生了卡梅伦见达赖的事情。但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双方关系急速升温,到目前处于一个黄金时代。这正是卡梅伦的善变之处。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一个变化,我个人觉得有这么几个因素。第一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导致中英贸易不断升温,2009年的时候两国贸易额还不到300亿美元,到了今年据说要达到1000亿美元,这是一个突飞猛进的进程。而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我们在外交上的姿态也变得越来越强势, 就像去年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之前,警告英国不要再拿人权的事情来再做文章了;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直接就撰文称英国已经衰落了,就不要再对中国说三道四了等等。而与此同时,英国面临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冲击,英国的对外机构,大使馆、领事馆差不多都变成了对外招商部,大力招商引资。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确实很需要中国。

  而从中国的角度来讲,英国经济对中国也是有很大补充作用的。英国整体虽然说是一个衰落中的国家,但它的金融、保险业在世界上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伦敦金融城每年的交易额、产值等等,远远超过纽约、法兰克福。中国要发展自己的金融中心,可以从中 得到很多的借鉴

  第二,英国是一个非常实用主义的国家,面对一些不能改变的事态,很少采取跟你对抗的做法,优雅实用始终贯穿英国外交,成了英国外交的DNA。在当年英美霸权转换的过程中,英国是采取了非常平和的姿态,这是在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和平的霸权交接。二战之后 英国很多的殖民地都选择独立,有的是彻底独立,有的是选择留在在英联邦,英国全都采取坦然接受的姿态,基本上按照这些国家的愿望,大家是和平分手。反观法国,就对过去殖民地的离开恋恋不舍,从而导致了1962年的阿尔及利亚战争。两相比较,英国就显示出了它非常优雅实用的一面,面对这样一种不能改变的局势,它更多采取一种顺应的姿态、一种老绅士的做法,在不失体面,保留尊严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习近平访英三大利益点

  这次习近平访问英国,最可能的几个突破点,除了在英国发行人民币债券之外,还可能包括高铁项目和核电项目。

  英国目前只有一条高铁,就是英法海底高铁。拟议中的另一条高铁是向北从伦敦到伯明翰再到利兹、曼彻斯特,全程500多公里,英国可能也是想借鉴中国发展高铁的经验,同时想吸引中国投资来发展这第二条高铁线路。

  另外一个就是在英国西南部的一个核电项目,这个核电项目原来是英国与法国合资进行,但期间英国方面公司的资金链断裂,需要从外面吸引投资,中国核电集团几年前就竞标了这个项目,但是英国朝野之前对此事是有疑虑的,因为中英之间毕竟还有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英国人也很担心,如果中国人来进行这个项目,如果有一天我们说了中国人的坏话,那中国人是不是就会给我们拉闸?我们是不是就没有电了?等等。

  当然了,这也是他们的一些偏见,这些事应该在习近平访英的过程中都会落实。应该说中英之间的这样一种热络的情况来源于中英双方的各取所需,英国作为一个衰落中的国家

  目前它的常备军不足10万,也已经没有一艘现役的航空母舰,因此迫切需要跟中国这个崛起中的国家建立一个联系,以维系自己的国际地位。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英关系跟当年特殊的英美关系仍然有非常大的不同,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除了利益,还有意识形态的纽带,而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英之间的共识还不是很多

  这在未来应该是中英关系的一个隐忧。如果换了首相,中英关系会不会再一次经历波折

  这个我们需要拭目以待。另外,中英关系的现状是建立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之上,如果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我们向外输出的利益没有以前那么多,这又会对包括中英关系在内的对外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原标题:除了餐单和服饰,你还应该知道的中英关系干货)

欢迎关注“世界灵敏度”欢迎关注“世界灵敏度”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卡梅伦 习近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