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 关键在考试社会化改革

2014年11月01日11:33  新闻专栏  作者:熊丙奇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熊丙奇

  10月30日,“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启动会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总体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将研制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此举将改变当前外语教学与评价脱节、外语考试众多但各自为政的现状,意味着英语能力测试将有“国标”。据介绍,教育部将成立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和工作协调小组,体系建设预计于2017年初步完成。(《人民日报》10月31日)

  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类外语考试,就因行政主导,而使考试发生异化。在高考中,外语是重要的高考科目,因此外语学习,演变为应试外语,考生学习外语,重要的目的是考出高的外语分数,而且,由于一次高考的成绩派一次集中录取用场,因此,每参加一次高考,就要重新考一次外语。考研与高考类似,不同的是,考研还专门提出外语单科成绩要求,达不到单科成绩要求,就会被挡在复试大门之外。大学四六级外语考试,是目前仅存的对全国大学生进行的科目统考,也正是由于如此,很多学校特别在乎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的成绩,有的还把学生的学位证书与四六级考试成绩挂钩,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学外语,可到头来却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职称外语考试,从根本上说,成为了一道由行政设置的资格门槛,而围绕职称外语考试,已经形成从出版到培训再到考务的利益链。

  以上这些外语考试,共同的出路就是社会化,由社会中介机构组织考试,相关机构(学校和用人单位)自主认可,考生则根据自己申请的学校(应聘的机构)自主选择参加,如此,才能摆脱学习外语的应试倾向,同时也促进考试的竞争,提高考试评价质量。如果实行考试社会化,机构自主认可,那么,在申请大学时,有大学有的专业就可能不提出外语的要求,有大学则提出较高的外语成绩要求,还有的大学可直接认可SAT之类的社会化考试成绩。

  目前的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似乎没有涉及考试社会化的内容,反而有进一步强调行政主导的意图,因此,就是建立起统一的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学生要高考,必须考高考英语,大学要毕业,必须参加大学英语等级考,要考研,还必须参加研究生英语测试。因为高考实行集中录取,英语是计入高考总分的,每名考生要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这不像美国的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学生可以据其社会化的考试评价成绩,自主申请大学,大学独立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招生标准对申请者进行综合评价。我国在设想高考改革时,也提到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但这只是增加外语考试的次数,调整外语考试的时间,考试还是由教育考试部门主导,同时要求各大学必须认可这一成绩,把外语科目(选择最好一次成绩)纳入高考总分,这和真正的由社会机构组织考试评价,由大学自主认可,是完全不同的。

  只有以推进考试社会化为前提,外语能力测评体系的构建才会有价值,学生可以在高中就自由参加外语测评,并以此作为申请大学的依据以及找工作时对外语能力的评价。如果高考、研究生入学考、四六级考、职称外语考都被确定为资格考,调整之后的等级测试,也对应于高考、研究生入学考、四六级考、职称外语考,那么,这只是换汤不换药,我国的考生将无法摆脱繁杂的英语考试,英语的教学,也无法走出应试模式。总体看来,我国所有的考试,都面临着从资格考,转变为评价考的改革,尤其是学生升学考试,只有把考试的功能从资格考转变为评价考,才能让考试为评价教学服务,以及为招生机构提供人才评价服务,而不是成为教学的指挥棒。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外语 考试 社会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