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休假不落地,元宵节假就永远饥渴

2015年03月05日14:43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传涛

带薪休假带薪休假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节假日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张礼慧建议,元宵节和重阳节应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这样能更好弘扬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丰富我们的精神文明和人文情怀,也是彰显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让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此,网友表达了一边倒的支持。(3月4日中国新闻网)

  今天是元宵节。每年的两会都是在元宵节前后召开,因此,几乎每年的两会上,元宵节是不是能够放假总能成为一个公众话题。而每年,民意的诉求几乎是一样的——压倒性的一边倒。足以见得,公众对于假期的需求,犹如对人民币的需求,越多就越好。

  元宵节,到底该不该放假,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支持放假者认为,元宵节是自秦汉以来就设立的传统大节,政府对此节日不管不顾,是无视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另外,元宵节也是基层尤其是农村进行习俗活动的一个节日载体,灯会、扭秧歌、踩高跷、玩旱船等民间习俗与节目,也都基本是在春节到元宵节这一段时间开展,放假能更好地促进这些活动的开展与传承;同时,假期本身都是多多益善,公众多一天休假,幸福指数就会有所上升。

  而站在管理者一方,却也有一些拒绝放假的理由。客观现实是,国人公共假期11天的现实,在国际上处于中位水平,不多不少,每增加一天的公共假期,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压力,尤其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于人力成本和工作效率的报怨;还有一个原因是,元宵节与春节离得很近,春节刚刚放完7天假,再对元宵节放假,会被质疑为放假太密集。

  可是,我们真正渴望的,就是元宵节这1天的假期吗?这1天假期,到底能不能填满公众对于假期越多越好的欲望呢?笔者认为,公共假期11天这个大的蛋糕,本身发生量上的变化的可能非常小,即便有了元宵节假期,也可能会削减其他假期。即在公共假期这个蛋糕没有继续做大之前,所有的假期调整无非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笔者认为,公众渴望的,其实是带薪休假的落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早在2008年1月1日起就已经开始施行,带薪休假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了7个半年头,然而,我们身边仍然难以有人说自己真正享受到了带薪休假制度。尤其是对于一些私企和民企而言,带薪休假更是难以落地。

  因此,除了文化因素,公众更渴望的不是元宵节假,而是带薪休假。只有带薪休假全面落实了,公众才不会揪着一两天的假期不放;也只有把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了,国人与外国人在假期方面的权利才有希望被拉平,所谓“休闲社会”才有可能建成。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带薪休假 元宵节 传统文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