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月入3000元为什么不去打工

2015年03月17日09:36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公众在意的,并非是工资收入的高低,而是灰色收入以及特权和福利等问题 公众在意的,并非是工资收入的高低,而是灰色收入以及特权和福利等问题

  山东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近日接受采访时称,公务员如今已变为一个职业化的岗位,而不是把公务员就理解为“官”,若有更好的职业追求公务员也可以另谋他职。梅永红也提到自己工资收入一个月7000元,“下面的县委书记、县长一个月收入3000多,还赶不上在工厂打工的。”(3月15日《南方都市报》)

  这年头,只要谈及官员的收入,就会引发一些质疑,甚至会形成激烈的舆论对抗。这不,山东济宁市市长梅永红就因为在两会期间谈到了县委书记的收入而成为了在今年两会上备受关注的网络人物。许多网友对他说的话进行了调侃,比如,“赶不上在工厂打工的,那县委书记为啥不去工厂打工呢”、“我给你7000,我都愿意干县长”……

  基层公务员收入低是一个普遍现象。虽然许多地方县委书记、县长的工资绝不会低到3000元这样的水平,但质疑梅永红说这句话的人,显然并不是计较县委书记、县长工资是3000还是3500,而是还有另外两层含义:一是,县领导都是有职务消费的,虽然没有专职秘书,但基本都能配上专车,而且还有住房、医疗等方面的诸多特权;二是,县委书记和县长,被誉为“土皇帝”,即在一个县域里拥有除军事和外交之外的所有权力,同时,因为权力受不到较好的约束,权力就能非常容易地兑现出钞票。

  用今年两会上一个热词来形容就是,县领导的权力依然很“任性”,但同时,公众对于消除特权、打击腐败的期望也正如吕新华发言人所讲很“任性”。两个“任性”遇到一起,必然会形成这种舆论上的对抗。也正因此,官员报怨工资低与公众质疑县领导的高品质生活、高灰色收入,已经陷入了“自说自话”的地步。

  具体来说,官员们谈的是纯工资,公众谈的是灰色收入及特权和福利;官员们谈的辛辛苦苦的工作、被地方事务整的焦头烂额、疲惫不堪的工作状态,公众谈的是部分官员“白天文明不精神”以及“晚上精神不文明”……这就好比是神仙在谈神仙的事,而老百姓在谈老百姓的事,两边的话语系统已经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了,彼此之间也很难有相互的理解与默契了。

  然而,争论县委书记、县长收入高与低的问题,只是就某一个具体问题而展开,但争论背后并非没有共同的诉求。事实上,只有社会正视这个共同的诉求并通过改革的方式解决诉求,想必官与民之间也不会产生如此迥异的话语系统。那么,这个共同的诉求是什么呢?

  作为县委书记和县长收入,公众在意的,并非是工资收入的高低,而是灰色收入以及特权和福利等问题。举例来说,在基层政府,我国的公车改革还基本没有启动,县领导的车究竟怎么改革,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这就是一个很任性的特权,因此,说“县领导不如在工厂打工的”就是明显不靠谱。但是,如果把官员的特权削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政府对官员提高基本工资,公众并非那么反感。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强调,“有权者不可任性”。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还说,“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权要触动利益,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应该说,在未来几年,我们将能继续看到更多的公共权力从官员的手中释放出来,同时,伴随着权力清单的出台,以及力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深入开展,我们相信即便作为“土皇帝”的县委书记和县长,手中的权力也将不再任性。到那时,再谈他们的工资收入是高是低,恐怕就会有定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县委书记 收入 打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