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编制的代课教师为何不能同工同酬

2015年07月16日09:15  新闻专栏  作者:熊丙奇  
安徽界首市代课教师要求同工同酬 安徽界首市代课教师要求同工同酬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熊丙奇

  为了让政府兑现十多年前的承诺,安徽省界首市数百名“教师”7月6日在界首市政府、教育局等单位门口,拉开“641名教师恳求政府履行合同,同工同酬”的横幅。上述“教师”中的一员、界首市代桥镇刘寨小学的音乐代课老师张黎明说,十多年前,包括他在内的600多人先后就读了界首市“艺体班”,“当时政府承诺我们毕业后会和普通师范生一样划入事业编制,后来却让我们当了十年多的代课老师,每月拿着几百元的工资”。(澎湃新闻7月15日)

  据报道,当地教育局局长回应称,“教师”们所述情况系历史遗留问题,十多年前因国家政策变动,原本可以包分配的“艺体班”学生无法再被划入编制,只好被安排到各乡村小学代课,每月由界首市财政部门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他们划拨生活补贴。目前界首市政府已经成立专门小组处理此事。

  这是不负责任的推卸责任。无法在划入编制,可能与国家政策有关,可是,就是没有编制,也不能不保障这些没有“教师”编制、身份,却干着教师的活的人员的薪酬待遇。这是明显侵犯这些“教师”的合法权利,当地政府实际上是以编制为借口,想廉价使用这批人员,完成当地的教育任务。没有依法履行对教育的投入、保障责任。

  近年来,有关代课教师问题的性质,越来越清楚,以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担任代课教师的教师,能力与素质不及正式教师,因此,不能享受与正式教师一样的待遇,后来,才发现,这些教师就从事和正式教师一样的工作,对完成基层、农村义务教育任务有着重要贡献,他们之所以得不到正式教师的身份,是政府部门不想依法履行教育投入责任——有的代课教师的待遇不到正式教师的一半,就是在当地有足够的编制之后,政府部门也不是把有10多年甚至几十年教学经历,实践已证明完全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还用“合同教师”、“临时教师”之名,继续使用、对待这些代课教师,有的还在清退代课教师之后,再把这些“教师”聘回,担任“合同教师”。对上应付清退代课教师的行政任务,对下不履行政府该承担的责任。

  安徽这批代课教师,打出的“同工同酬”横幅,点到了问题的要害。政府部门可以说他们没有编制,但没有理由不给他们同等的报酬,凭什么给他们极低的待遇?其实,如果坚持同工同酬原则,所谓的代课教师问题,早就得到解决。只要从事教学工作,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待遇就应该一样,地方政府还会用代课教师来代课吗?——给代课教师的待遇一样,使用代课教师就无法“节省”教育经费投入,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就不会再打这方面的算盘了。

  只有做到有一个教师岗位,就应该保障这一岗位的待遇,不能进行克扣,才能让地方政府不再玩编制的把戏。前不久,国家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要求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这是重视乡村学校办学的措施,但是,在执行中,必须防止地方政府玩“有编不补”的花招——虽然有编制,但却以各种理由不招聘有编制的教师,还是使用合同教师(或代课教师)。

  从学校的科学管理和现代治理出发,未来将淡化编制概念——编制是计划办学的产物,而强调岗位管理,这就要从对教师进行身份管理,转向岗位和职务管理,其中第一步,就要做到所有不同身份的教师,同工同酬,不能因身份不同,而待遇不同,随之,要打破身份、编制的壁垒,避免身份、编制成为某些教师的“护身符”,一旦获得编制身份就拥有了铁饭碗,而应该建立基于岗位、职务管理的新体系,诸如合同教职教师和终身教职教师,这是建立学校学校制度,促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界首市 代课教师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