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刘海明
深陷声誉危机漩涡的人,最怕的就是火上浇油。这样,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把事情搞得更糟。通常,能干出火上浇油事情的人,多和声誉危机的主角有过节。不然,谁没事会和我自己的熟人甚至朋友过不去呢?释永信被举报事件,就遇到被“朋友”火上浇油的事情。
8月4日深夜,河南省登封市政府官方网站发文称,经核查,没有释正义这个人,其他事项正在核实之中。落款为“登封市宗教局”。(中国新闻网8月5日报道)
相信登封宗教局说的是实话。凭借释永信的实力和名气,敢真名举报他的人,首先得替自己的安全考虑。宗教局查了几天,先发布个“释正义”属于虚构人物。按照这个逻辑,想必意味着:既然举报者查无此人,举报的事实也就没多少可信度了。
本来,这个声明说“熄火”的,减轻释永信的舆论压力。实际上,登封宗教局的这个声明适得其反,引发舆论的不满和嘲弄:“你们究竟是在查谁?”“查举报人挺快的。”“如果查出来释正义是谁,你们打算怎么处理?安排个嫖娼局?”
声誉危机,当事人自己的解释不能自我解围,需要有中立的第三方介入。这个第三方,口碑要好,还得和当事人没利害关系。少林寺就在登封的地盘上,举报释永信的事情交给登封市宗教局来办,不知是哪个部门的安排。这样的安排不合理,堪称兔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少林寺给地方经济贡献颇多,释永信在少林寺多年,让地方的芝麻衙门查世界闻名的少林寺,基本上火柴棒射飞机,很不得体。
退一步说,登封宗教局接了这个“瓷器活”,能就事论事,围绕举报内容展开调查,也可以减少舆论的质疑。折腾几天,得出世上没有叫“释正义”的人。这样的结论,被网友怀疑是不核查举报线索,反而核查举报人生谁。这样的结论,难免让人怀疑当地宗教局对“释正义”究竟是何方高人感到不寒而栗:这分明是为打击报复在开道嘛。既然你核查的动机不纯,就别怪网络舆论火上浇油,让狼狈者更狼狈,让本来不太狼狈者也跟着狼狈。
宗教局作为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对待被举报的问题要逐个核查。用证据来验证举报内容的内容,既是对举报人的尊重,更是对被举报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公众的尊重。相反,如果避重就轻,甚至不怀好意暗中和举报人较劲,最终让声誉危机的涉事方增加,甚至把调查部门也陷进去,就有点咎由自取的感觉了。
当然,正如网友所言:“让一个科级宗教局查一个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难度可想而知!”即便释永信被举报的内容属实,小小的登封宗教局,又能怎样释永信呢?下文革他的职,起诉释永信,还是装聋作哑?可见,早在登封宗教局接手这个调查任务时,尴尬就已经注定了。如此说来,真正让释永信事件火上浇油的是国家宗教局了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