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甲午海战的“致远”舰能重见天日

2015年09月30日08:53  新闻专栏  作者:潮白  
“丹东一号”沉船被确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时沉没的“致远”舰 “丹东一号”沉船被确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时沉没的“致远”舰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潮白

  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船,日前被确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时沉没的“致远”舰。在出水的文物中,除了船载武器等等之外,还有一组瓷器碎片,上有篆书的“致远”二字。“致远”舰和其姊妹舰“靖远”舰都是由英国公司设计建造,配备的全套餐具为特别定制,此前已经发现出自“靖远”舰的一组餐具,也是在盘子中央部位标明船名。进一步的确认当然有待新的证据呈现,如果“丹东一号”果真就是“致远”舰的话,则其意义便远远不止找到了一艘有价值的沉船,而是为了解甲午战争提供了生动的文物资料,使后人能够产生切身感受。

  甲午海战已成历史,去年是它的120周年纪念日。众所周知,那场战争我们战败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国殇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直接地看,伴随而来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等大片领土被迫割让。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同时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间接地看,留下了诸多后遗症,比如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钓鱼岛问题就有甲午战争的因素。1895年1月14日,日本感到“日清战争”胜券在握,便强行将觊觎已久的钓鱼岛划归己有。2010年12月17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议会通过的《制定尖阁群岛开拓日的条例案》,就是为了纪念这一天。而实际上,据1744年出版的《大清一统志》记载,中国至迟在1403年(明成祖永乐元年)就已经发现并利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两个时间点放在一起一目了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们的固有领土。

  甲午战争中,中方参战的是北洋水师。按照当年《美国海军年鉴》的排名,北洋水师的实力是东亚第一,世界第九。在北洋水师定远、镇远,经远、来远,扬威、超勇等众多舰只中,无疑以“致远”舰最为著名,称得上是甲午战争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致远”舰之著名,不在于它是当年北洋水师向英国定制的最为“新式”的舰只,而在于其管带(舰长)邓世昌的壮举。“开足马力,撞沉吉野!”上一点儿年纪的人都会对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句台词、这个镜头留下深刻印象,扮演邓世昌的演员李默然因此拥有了“邓大人”的雅号。电影诚然是艺术化了的作品,但据学者考证,《甲午风云》中不乏历史的细节真实。比如电影中,日舰“吉野”号上一名军官向上级报告,北洋水师“排了一个奇怪的队形”,也就是横阵。这不是电影的虚构,现实中,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因为不谙海战,不仅平时训练缺乏针对性,而且战时指挥失误,论者当时已经指出:“我军完全败北……原因虽多,要以横阵之不良为最大失策。”又比如电影中,邓世昌责备炮手王国成“为什么不开炮”,王国成用颤抖的双手捧起一把炮弹里倒出来的沙子。这也不是电影的虚构,现实中,日军旗舰“松岛”号多次被北洋水师击中,到了千疮百孔的地步却没有被击沉,令日本人也大呼“意外”,原因正在于清军发射的炮弹火药不足。

  北洋水师以超越日本海军的实力却如何会战败,已经探讨了两个甲子,无论何种观点,问题的实质都超越了武器本身。去年,甲午国殇两个甲子之际,相关出版物更汗牛充栋。前几年到过山东威海刘公岛——北洋水师的创办地,见到甲午海战纪念馆的外观即是战舰的形状,心中顿然一凛;倘若沉没海底120余年的“致远”舰能重见天日,触目惊心的程度完全不难想见。届时,触摸“致远”舰,无疑等于是在触摸那段活生生的历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致远舰 甲午海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