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宣传青蒿素精神”是什么精神

2015年10月09日09:07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可供提炼青蒿素的青蒿 可供提炼青蒿素的青蒿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传涛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找上门来的各种人也多了起来。有人前来说要给屠呦呦写一本书,宣传她具有的“青蒿素”精神,但这一提法被她坚决拒绝了。(10月8日《成都商报》)

  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显然并没有如外界一样表现得过于狂热,相反,这位老人非常地安静从容。她不仅仅谦虚地表达了这是集体的荣誉、传统中医的荣誉,还拒绝了出书宣传“青蒿素精神”的要求。笔者认为,这种拒绝宣传青蒿素精神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更讲究在日常工作中的付出,讲究遵守起码的职业道德,讲究做好基本的职务工作。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工作,几乎没有容易的。可是,我们的传统管理体制以及部分人,却总想从一些故事中提炼出一些伟大的精神来。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件事上,在获奖之前,她之前的努力至少没有达到出书报道宣传的高度,可是,获了奖就不一样了。无论是“屠呦呦精神”,还是“青蒿素精神”,都冒了出来。

  可以肯定的是,所有获得国际奖项的科学家,都必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比如,为了试药,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 4岁的大女儿不得不寄人篱下,小女儿则被送回宁波老家……这些,也确实值得称道。但是,对这些付出和努力,我们不妨先听听屠呦呦怎么说。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老太太说,“就这点儿事,到现在都几十年了”;“交给你任务,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应该说,这样的感慨很接地气,没有特意的拔高,没有刻意的渲染,没有特意的引申,只有实实在在的工作。

  这让我想到了韩寒接受的一次采访内容。记者问韩寒,一路走来,是不是感觉特别不容易?韩寒的应答是,没有感觉特别不容易,相反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即便是在艰苦条件下拍电影,也基本能住到比较好的酒店。笔者认为,无论是屠呦呦,还是韩寒,不把自己的经历故意弄出精神来,本身就是对自己所热爱的工作的认可,也是最为正常的工作态度。而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如涓涓细流一样的工作态度与生活理念。

  可以肯定的说,无论是宣传“屠呦呦精神”,还是宣传“青蒿素精神”,都不必然会产生第二个获得诺奖的屠呦呦。对科研和学术工作而言,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平日里的细小工作,并走好每一步,同时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认认真真解决我国科研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不能指望“精神胜利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诺贝尔奖 青蒿素 屠呦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