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吴澧
新学期开学一个月了,新生应该初步体会了大学的滋味。第一滋味是校长和教授们的迎新辞。当今浮躁之世,他们自然是鼓励新生们认真学习,其他不要想太多。例如,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他第一担忧“同学们‘不明目的’。也许你们已经确立‘保研’、‘攻博’、‘出国’或是‘转专业’和‘双修’的目标,但这都不能算是南开人的学习目的。因为它们不够‘弘毅’!《论语》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希望同学们能着眼今后的三十、四十年之大任,来思考当下的三年、四年。”龚校长担忧新生刚进校就担忧毕业后出路,故诱之以高远。只是现实摆在那里,经济“新常态”下第一批新生,将要面对增长的减缓。换位思考,咱们过来之人,不妨也替他们担忧一下。
如今大学教育已是大众教育。大众毕业后散向社会各领域,天下已没有适用于所有大学的教条。研究型综合大学和高等职业学校,出路和在学准备,自然是极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统计结果,似乎并不特别依赖于大学的类型。
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和普度大学去年公布了一项对全美各地三万毕业生的就职状况长程调查(下文简称这个 Gallup-PurdueIndex Report为盖普调查)。这项调查有趣的地方是不在意答卷者的收入(所以其结果对国内向钱看的同学可能无意义)。调查者关注的是他们认为对各类大学都通用而本质的三方面:专业与职业的相关程度;答卷者的自身幸福感;与母校的联系。盖洛普是要赚钱的,他们要吸引校方来委托调查,所以问的都是美国校长最上心的事:第一方面有关课程设置;第二方面有关毕业生的多维度发展;第三方面有关毕业生捐款回馈母校的意愿。不过,学生们也能从调查结果里得到不少教益。就是国内同学也能参考,尽管这是美国的调查。
盖普调查发现,对幸福感的五条衡量标准全都打出高分的,占答卷者10%;从美国五十所最难申请的顶尖大学毕业的答卷者,这一比例仅是增加到11%。对目前工作非常满意的,占答卷者39%;顶尖大学毕业的答卷者,这一比例也不过41%。也就是说,美国人读什么学校,或许影响他的第一份工作;但是,“着眼今后的三十、四十年之大任”,则与幸福感基本无关。这结论,大概不能照搬到国内。美国有学位歧视,但不那么普遍,也不那么严重。
对第一份工作及之后升迁最有助力的,盖普调查归纳出在校四类境遇:与某位教师有极佳个人联系;独立做过至少延续一学期的项目;深度卷入学校某个社团;具有与专业直接相关的实习经验。盖洛普教育业务负责人布兰登·巴斯蒂德说,现在学校里的很多做法是误导学生。修容易的课,将成绩单弄得很好看;或从事很多课外活动,收集一堆证件,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于就业并无助力。
老农在微博贴出这四条后,有评论说,其他还靠谱,但“与老师有私人关系真的可遇不可求”。那本农接着就举例谈谈如何与教授打交道。
教师能在学业上帮助你,这个大家都知道,不必多谈。老农要谈的是,教师作为长者和过来人,可以在很多方面示范或直接帮助学生。而且,今后很多课程可能是在线的,“授业”不再那么占据教师的时间,学生应该主动地争取教师的“解惑”和“传道”。
兄弟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有一回去某老教授办公室请教问题。走进去时,听到他在电话里与人谈房产买卖。教授见到小农的惊讶表情,放下电话后解释道,他以前一心扑在学术,没心思赚钱,对妻子也关心不够,离了两次婚,家产都分掉了。现在老了,要挣一点退休本。小农好歹也是有中学程度的,不免要加点文化浇头: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备战备荒备老年,房产于现代人,就是莎剧《李尔王》里的国土,不可轻易分出去。教授看小农有“兴趣”,于是扯起房产经。
教授说,房产经纪是个很好的副业,时间上很自由。而且学校里教授来来去去,总有人买房子也总有人卖房子。他算是近水楼台,不愁客源。当时正逢九十年代初期的美国新一轮经济衰退,老布什总统因此输了大选。教授建议小农趁房价下跌,买一个小公寓,毕业时再卖出去。哪怕买辆分期付款的旅游车,也比租房强。租房是为房东还房贷;买房是为自己还房贷,一个月一个月地积累自家身价。
小农若是香港来的,可能就从了他的指教。但当时真的只在乎书包,不在乎钱包。总觉得稼轩同志说得对,“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咱可不愿像《三国志·陈登传》里的许汜那样,被刘备讽刺:你这个只知道买地买房的庸人,你来老子家作客,老子高卧百尺楼上,让你睡在地下!然后,九十年代末离校时,看着高涨的房价,只能感叹了:不听教师言,吃亏在现钱。
老农当年与大牌教授的闲扯,比人民大学历史系那位导师要与之决裂的硕士生所鄙视的更“垃圾”。但闲扯拉近了与教授的距离,讨论学术问题时气氛更融洽。而且,慢慢地也让农家脑袋里有了现代经济这根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