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市场上的钱总是不够多

2015年10月28日08:54  新闻专栏  作者:菁城子  
为什么中国市场上的钱总是不够多 为什么中国市场上的钱总是不够多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菁城子

  前几天央行下调基准利率和准备金率,这已是年内第六次降息和第四次降准,对外宣示的原因都差不多,为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这个问题确实普遍存在。传统行业苦于融资难多年,不仅私企贷款难,国企的日子也渐渐紧巴起来。疯热的互联网融资最近也有冷却迹象。各种P2P和融资平台蜂起,就是在应对普遍的融资需求。

  要知道,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不过百分之十几,M2增长超过百分之二十。即便经济下行的今年,8月份M2增长依然达到13%。按说货币供应十分充沛,即便最支持宽松的经济学家,也难说现在货币紧缺。遍地到处在喊缺钱,呼吁央行降息降准。市场上没有吞食货币的怪兽,钱都到哪儿去了?

  不是市场缺钱,而是实体经济困难,企业普遍造血能力下降,都在要求输血续命。金融渠道也有问题,钱流向非急迫需求,大量企业无法得到资金支持。当然有不缺钱的企业,政府基建项目,受财政补贴的企业,他们钱多到无处投,投资再昂贵也无所顾忌。旱涝不均背后是资源的错配。

  张维迎说过,钱荒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钱太多。听起来怪诞,背后其实有经济学支持。货币本质是资源问题,贫穷不是因为钱太少,而是生产能力低,可用资本太少。人为注入货币并不会相应增加资本,反而会造成生产扰乱。由于钱来得太容易,大量没有盈利前景的投资会低效地铺开,它们将长期依赖贷款。一旦资金收紧,错误投资的企业势必陷入困难,需要更多资金救急。货币宽松使一些企业轻松获得贷款,抬高了商品价格,另一些则企业陷入被动,它们也需要贷款解救。这就是普遍钱荒的大背景。

  货币宽松的短期效应是经济繁荣,长期看却是错误投资在积累。危机步步延缓,却逐渐酿大,整个经济体对货币胃口越来越大。2008年中国推出四万亿,一时间舆论晔然;近期央行废除存贷比规定,专家预测会放出7万亿货币,反响讨论小得多。

  降息降准确实能使市场一时活跃,实际是更多货币竞逐有限商品,注定有些企业承受不利局面。这里面最被动的是普通百姓,他们理财知识有限,对市场反应最迟缓,一旦物价上涨完成,一轮通胀就结束了。

  现在中国经济体量很大,货币池里的水很多,这一轮降准降息对物价的影响应该有限。可是谁能保证,将来利率不会继续降呢?这轮降息后,媒体都在说存款利率低于名义CPI,中国人进入负利率时代。从货币购买力角度看,我们早已处于负利率时代。把钱存在银行,基本是眼睁睁看着它变薄。

  说双降缓解融资难,我不看好。社会存在普遍性资金饥渴,一定是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急病乱投医,需要更多钱救命。正确做法是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舒畅金融渠道,让资源按照价格信号自发配置。增加货币量并不能解决经济难题,只能让市场状况恶化。

  当然,此次双降附带了一个改革福利,那就是取消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20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过去银行躺在存贷利率差上就能轻松赚钱,现在它们不仅面对民间金融侵蚀,彼此间竞争势必也变得激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货币 中国市场 资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