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企业减税是一个必选项

2015年11月24日09:34  新闻专栏  作者:马涤明  
给中国企业减税是一个必选项 给中国企业减税是一个必选项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马涤明

  据经济日报消息,当前中国经济的有效供给受到高税费成本约束、高融资成本约束两大供给约束。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税费或融资成本,可能就会有大量企业从盈亏平衡线上起死回生。有消息称,明年我国有望通过“营改增”、适当减少特定行业企业所得税、减免收费等举措为企业带来数千亿的税费减免利好;同时,我国将通过深化金融改革解除金融抑制,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给企业减税,可达到一石多鸟之效。理论上说,企业减轻负担后,有能力给工人加薪;利润空间增大可传导到实体经济;产品成本的降低,可影响商品终端价格,利好国民消费;国民增加消费反过来刺激经济,目前出口萎缩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刺激国内消费。一言以蔽之,给企业降税,可以带来企业、国家和民众多赢的结局。

  关于税负痛苦指数的争论由来已久,官方说法与公众舆论各执一词,但有一个问题无需争论,那就是近年来国家税收增长过快,而企业职工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财政收入增速,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理论上说,只有企业效益好,才能保证国家税收的增长。企业税负过重,会导致政府与企业分配的不合理,政府拿走太多,即便企业经营状况好,也会被税费给摊薄。近年来,普遍性的招工难,很大一个原因是税负重、融资成本高造成的,工人要求加薪,但企业有心无力,投资者、经营者忙了一年,算算账,多是给税务局和银行“打工”了。而现在,高成本、低工资、招不来人、留不住人,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过不去的坎了。2013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出3个“突出性”惊人数字:一是,企业缴税已占营业收入近10%;二是,全国24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100多家公司上缴的税费是其净利润的5倍以上;三是,在1539家受访企业中,有93%的企业认为应将降低企业税负、简化税种作为税收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上市公司这群中国最优秀企业的代表,其负担尚且如此沉重,更何况处在“热金融,冷经济”的中小微实体企业了。

  通过“营改增”等减税减费政策,可减少税费数千亿,大量处于盈亏边缘的企业可起死回生。但从提振整体的实体经济的问题上说,恐怕还需要更大的减税手笔。而该不该、可不可以继续加大减税力度,主要涉及两个重要考量:一个是政府与企业、社会在财富上的分配问题,一个是财政的承受力。政府、国家集中过多的财力,并不科学。近年来,学者和舆论不断呼吁国家应适度让利于民、还利于民,是因为国家财政的口袋较大;每年年末都要出现突击花钱问题,即便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却不能否定国家财政控制财力过多的事实。同时,动辄由国家出手几万亿搞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的做法,既容易出现低效率等问题,这种拉动模式的可持续性也令人忧虑。

  不管怎么说,在“中国制造”已经走出黄金时代,实体经济低成本模式越走越窄的背景下,减税降负都是一个必选项。并且,减税不但应该成为常态,力度也应该逐渐加大。而政府则应以更大力度的简政放权、降低行政成本来应对减税政策造成的财政收入减少所带来的压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减税 企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