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密项目”传销的保护伞有多大?

2015年11月28日10:50  新闻专栏  作者:马涤明  
传销人员聚会/资料图 传销人员聚会/资料图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马涤明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暗访发现,广西南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里聚集着大量的传销人员,一种名叫纯资本运作、连锁经营的以吸收资金为目的的传销模式,在这里潜滋暗长已经多年。全国各地的人来到南宁,聚在不同的小区和民宅,甚至有成片的“潍坊村”、“陕西村”之类。这些传销组织公开活动,举办盛大的千人宴会。记者向工商部门举报、向警方报案,均无人管。

  这种炒作“国家秘密项目”,政府广场、周边建筑都被赋予“寓意”的所谓“资本运作”,本该是早已过时的把戏——早在2009年,在云南红河、蒙自,这种传销就曾搞得红红火火,后来经媒体曝光后,当地进行了清理。不曾想,换了个地方,“国家秘密项目”又红红火火起来,甚至比当年在云南时更红火,公开度更高,甚至完全公开化。难道,国家一直在打击的非法传销活动,在广西南宁被合法化了?

  如此大规模的公开传销活动,背后肯定存在硕大而又过硬的保护伞,否则,一天都搞不下去。当年,有媒体暗访“红河国家秘密项目资本运作”时,就经历、目睹了政府部门不理睬举报的情况。当地一些人士的说法是,传销人员的大量涌入,带活了地方经济,比如产生了大量的消费,很多商贩几乎成了传销群体的专业供应商,大量的民房都被传销组织租用,且抬升了房租价格……如果这种“传销经济”也能成为地方政府看重和保护的一种“增长点”,是不是说,发展经济不但可以不讲道德,而且没有底线概念?如此,叫人担心的,首先就不是传销的害人与泛滥,而是地方政府在寻找经济增长点的问题上,是不是已经不择手段?是不是将来有人干出更坏的事情来,只要利好“地方经济”,官方都能默认,甚至明里暗里提供保护?

  市场经济首先必须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应该是道德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所谓“守夜人”,防止市场出现不道德问题,纠正不道德的经济行为。如果政府面对公开的不道德经济问题无动于衷,甚至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时,就等于自己给自己挖坑,埋隐患。这个问题上,教训已经不少,比如某些地方对黄赌毒场所睁一眼闭一眼甚至纵容,理由是这种产业对地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而当这种“经济模式”轰然垮塌,地方“增长点”也跟着塌了半壁江山。

  保护违法经济活动支撑地方“增长点”,是最没有出息的治政手笔。这或与一些地方官员的短期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关系,比如,自己在任时,能增一点是一点,至于可持续性问题,则不归自己考虑?而保护传销活动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恐怕不亚于毒品之害:很多人会因此而倾家荡产,甚至走向绝路,而回过头来,受害者自然会抱怨政府。更大的问题还是,官方对传销的保护纵容,会严重消损社会法治信仰:举报、报案都没人管,啥叫依法治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传销 保护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