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故宫博物院8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央视《故宫》主创人员及专家刘潞做客新浪(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19:03 新浪网
央视《故宫》主创人员及专家刘潞做客新浪(实录)

央视纪录片《故宫》总编导周兵(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刘潞(中)和《故宫》导演王冲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故宫》主创人员及专家刘潞做客新浪(实录)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刘潞


央视《故宫》主创人员及专家刘潞做客新浪(实录)

央视大型纪录片《故宫》总编导周兵


央视《故宫》主创人员及专家刘潞做客新浪(实录)

央视大型纪录片《故宫》导演王冲霄


  【点击此处查看本条新闻视频内容

  央视大型纪录片《故宫》总编导周兵、导演王冲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刘潞今日下午做客新浪网,讲述《故宫》拍摄背后的故事以及故宫博物院80年的沧桑岁月。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马骧: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你们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这期是谈论关于故宫的话题,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八十周年,我们前一段时间请了朱诚如教授谈故宫,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故宫》纪录片总导演周兵,坐在周导左手边是纪录片第三集、第五集《礼仪天下》和《皇帝的家》这两集导演,两位来自央视。坐在我左手边来自故宫,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刘潞老师。现在正在播这个纪录片,很多朋友看了都留下了评论。周导作为总导演自己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看自己作品的时候感觉是什么样的?

  周兵:这个问题太复杂了。首先是忐忑不安,觉得能不能让那么多的观众满意,而且因为两年来我们也让故宫可以说两百多位专家,包括像刘潞老师这样的,还有我们台里的上上下下很多部门和领导参与,从两年前开始做到现在播出,到现在我觉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忐忑不安,我不知道我们的东西能否让比较多数的观众满意。

  主持人马骧:在播出之前您自己应该是看过很多遍了,您自己看的感受,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怎么样?

  周兵:这个概念很模糊,我为什么说模糊?因为我们是职业的电视人,我们很多导演一直试图以一个特别普通的观众的角度去看我们自己创作的节目,而且我们可以说在创作每一个画面,写每一个情节,用解说词表述我们要表达的信息的时候,考虑观众的收视效果,但是往往我们可能会掉入到非常专业的领域,毕竟我们都从事十多年创作。

  主持人马骧:想从观众角度看都难,因为工作的原因和心态的原因。

  周兵:对。本人和王冲霄还有其他编导来说,我们对目前这套节目,从电视本身技术而言,我觉得我们还是比较满意。

  主持人马骧:您给的是比较满意的评论。您是总导演,我们听听做了两集导演的王冲霄您怎么看?

  王冲霄:我基本的感觉和周兵是一样的,还是比较满意的,如果有一些反思,我觉得可能是由于我们这些参加这次拍摄工作的无论导演也好,摄影也好,还有工作人员,平均年龄都比较轻,可能在知识积累方面相对于故宫这样一个比较厚重的题目,以我们的知识储备和我们的专业技能操作起来,反思回来应该还是有很多遗憾的,因为这个题材的确太厚重,太深邃了,拍的过程本身对我们来讲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主持人马骧:现在我们看到这个片子的形式在纪录片上来说和原来是不是有很多的不一样?

  周兵:在两年前我自己有这样的想法,也和我们很多导演沟通过,曾经在央视网站我也写过一句话,从电视领域而言,我们希望改变一些什么。所以从电视很多技法上和电视本身的创作上,我们肯定有很多想创新的东西,现在电视圈里面,专业人士里面引起一些争议和争论。比如我们采用很多电脑动画设计的3D制作的东西,这在过去主流或者大量的纪录片的创作上是很少使用的,或者使用的量不是很大,当然这里面还有我们对历史场景的真实复原。王冲霄做的《礼仪天下》那里面有登基大典,很多真实场景的设计,还有一些宫廷史一些专业的知识都来源于刘潞老师还有其他故宫专家的把关,但是我们这种新的方式,包括在音乐上,很多音乐的发烧友,会细心看到我们这套节目和往常的纪录片是不一样的,我们这套制作的声音是用电影的方式制作的,如果你的电视机有很好的音箱,用发烧级的音箱去听,你会听到非常好的效果。当然最大的技术改变我们用了高清摄影机,它接近于电影的品质。

  主持人马骧:这些如果周导不说我们就不知道,没有办法在片子里,如果用看一般纪录片角度,不知道背后的想法和做法,现在知道以后,我觉得我应该每天晚上回家看一下这个片子。

  王冲霄:用一句话来说,这次实际上用电影的理念拍电视纪录片,可能跟以往纪录片不一样,最根本的差别可能在这。

  主持人马骧:我不知道多少在线网友你们正在每天收看这个片子,也欢迎你们把你们的观点和想法直接告诉我,我会转达给我们嘉宾。我看到留言版上有很多评论,呆会儿我会一一向嘉宾转述。先问问刘老师,您自己每天看或者之前看这个片子很多次,从一个故宫方面专家角度来说,您觉得怎么样?

  刘潞:我作为一个故宫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觉得很好。具体的说,我很欣赏刚才周兵和王冲霄两位谈的,首先他们是希望作为普通观众角度来拍这个,这一点很重要,拍出来是要给观众看的,不是给导演自我欣赏的。但是拍一拍又进入一个电视专业人的这个角度,这也是必然的,毕竟普通观众的想法和电视专业人是不一样的。我作为在故宫工作了二三十年这样一个故宫人,我没有想到,很多画面的出现,是作为故宫人无法看到的。首先故宫每个人有自己的一个点,它只在一个点上,不可能看到全面,另外故宫人不是艺术人,一般而言故宫人没有艺术的眼光和角度,所以通过他们电视人两年的辛勤劳动,能把故宫从里到外,从内涵到表象这样用电视手法表现出来,我想是非常难得的,非常珍贵。你们这两年的经历,我是很满意的。

  主持人马骧:说到这,听着周导有点苦笑,是很辛苦,一肚子辛酸想要往外倒。我想知道刘老师在故宫工作的时候,你的那点工作是什么?

  刘潞:我的那点就是明清的宫廷历史,研究明清宫廷历史和用文物来复原名清的宫廷历史。现在在故宫里面表现这一块,主要是中路三大殿和三宫,和西路,西六宫这一块,观众进入故宫以后是通过这两部分的陈设来看到主要是清代,因为明代历史文物已经很少了,现在表现主要是清代,清代皇帝怎么理政,大婚,皇后怎么在西六宫生活。这些细节和故事通过王冲霄导演的手法给演绎出来了,我看了还是很满意。

  主持人马骧:您经常工作的地方主要是哪一块?

  刘潞:我经历了几个地方,做明清宫廷历史做陈列的时候,就是办展览,是在东黄门进去左边有一个斜方殿的院落,绿瓦。清代皇子居住的时候,俗称“南三所”,我的办公室曾经在南三所里面。道光皇帝在里面出生,那就是我办公室,工作很多年,我觉得很幸运。后来又在故宫的西北角楼下面,那是故宫一个城皇庙,皇城里面的城皇庙,现在是故宫的科研室,我在研究室工作若干年。

  主持人马骧:为什么说您幸福,我从小就有故宫情节,去了二十次左右,算多了。经常在一个地方转悠两个小时出来,不是走马观花,我有这种情节,不知道两位导演拍这个片子之前你们对故宫是什么样的看法?

  周兵:最初我也是在北京上的大学,第一次去故宫就是一个不得不去的旅游的地方,感觉就是累,走了一趟特累,其它没有很深的感触,可能在十多年前,15年前。打算拍故宫之前,对故宫这个体裁觉得可望不可及,如果用电视的方式去展示故宫,至少是我们做电视纪录片,包括王冲霄我们很多导演一种梦想,靠近它以后,除了有敬畏之心,就像刚才王冲霄也说到了,我们觉得我们文化的底蕴,我们对故宫的理解,非常的浅,这两天也在拼命的看书,拼命的学习,这是从书本上了解故宫。

  当然我们的剧组也在故宫有一个办公室,没有刘老师那么好,我们那是十三排,那是好像说是最早清朝的时候住杂役和一些剧团,唱戏的剧团的一些宿舍,级别比刘老师那个要低。但是在那工作两年以后,也是很幸运,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可以亲身的亲近故宫的清晨、傍晚,还有下雪、下雨那种非常不同一般的,甚至有时候一个人走在非常安静的游客都散去的情况下,听听故宫各种各样的声音,感触也蛮深的。

  主持人马骧:历史的一部分。

  周兵:对。

  主持人马骧:融进去了。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故宫博物院80周年纪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