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国际投行对建行的质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1日06:00 光明网 | |||||||||
史文胜 考虑到去年下半年的客观环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范围大于2%,故而,不足1%的汇兑损失,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据《北京晨报》3月10日报道,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年报公布之后,花旗、美林和高盛这3家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对其年报提出了若干质疑,此举导致建行股价当天应声而跌3.5%。三家投行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所得税的税率和外汇风险问题。
其实,政府对其意欲重点扶持的行业或企业,给予某些税收优惠,以扶持弱势产业、弱势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政策意图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实际上,无论是中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只要其符合中国政府规定的减免条款,均可享受所得税优惠。而经过“优惠”之后的实际税率,也是五彩缤纷,不一而足。 既然所得税优惠的问题绝非建行一家所独有,把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为某一家企业的透明度,似乎有欠公允。另外,就建行而言,客观地说,它也确实无法预知其所得税的优惠到底能够延续多久,所以,这不是建行本身“不透明”,而是未来确实具有“不确定性”。 不过,存在的并不一定就是合理的。应该看到,税收优惠已经变成了上市公司管理层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博弈,甚至是公关的结果。这种行为的泛滥,既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不符合WTO所倡导的公平原则,也有损税法的严肃性。所以,所得税税率的统一,将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大趋势。 国际投行对建行年报的质疑,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为建行对其2005年高达13.06亿元人民币的汇兑净亏损解释得不清楚。花旗推测,汇兑亏损的来源应该不是资本金,而是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外汇收入。 该如何看待汇率风险呢? 笔者认为,在分析建行的汇率风险时,不能无视建行的经营环境。众所周知,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正是由于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所以,外币兑人民币汇率的套期保值手段极其有限。由于套期保值工具的严重不足,所以,建行年报的表述:“本行已通过购买外汇衍生金融工具规避了大部分美元资产的汇率风险,从而大幅减低了本年度发生的汇兑损失”,还是比较客观的。 既然只能规避“大部分美元资产的汇率风险”,那么,无论是225亿美元的国家注资,还是经营过程中的外汇收入,均有发生汇率损失的可能性。 况且,13.06亿人民币的汇兑亏损,按当前的汇率,仅约1.6亿美元,相对于225亿美元的国家注资以及经营过程中的外汇收入而言,尚不足1%。考虑到去年下半年的客观环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范围大于2%,故而,不足1%的汇兑损失,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当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把一些相关问题解释清楚,不但能打消投资者的疑虑,也能够促使自己改善管理,提升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