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人物:内蒙郭尔罗斯前旗末代旗王的汉奸人生(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5/01/13 11:32   内蒙古晨报

  家室与子女

  齐王的大福晋是敖汗旗色凌端鲁布郡王之妹,据说这位大福晋为人贤淑、温顺,无论是对陪嫁来的丫环,还是府内其他侍女、佣人,都比较和气,因此王府上下都很尊敬她,

  齐王的第二房夫人(也称侧福晋),是吉林佟大人佟秉权的妹妹,满族人。据说她在与齐王结婚之前,其兄怕她婚后有子女与大福晋所生的子女争权夺势,闹矛盾,于是便劝她服了不孕药,所以她嫁给齐王十余年一直末生育。她年轻时爱说爱笑,喜好活动。自齐王死后,她性情变得比较古怪,时常对侍女发脾气,有时甚至残酷地吊打侍女。二夫人在土改时,携带金银细软随一喇嘛大夫跑到了王爷庙(今乌兰浩特)。

  齐王的三福晋是扎鲁特旗人,其兄丹必扎拉森是当时郭前旗阿拉街庙的佛爷喇嘛。她的名字叫色力玛,人们都称她为色福晋。她于1946年春,因染上霍乱传染病死在王府。

  大福晋生有三男二女,长子达木林旺吉勒,人称"公大爷",二子和三子抱病于幼年夭折。达木林旺吉勒生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光绪三十二年(1906)随父值"蒙古年班"进京,得到慈禧太后赏赐花翎的殊荣。他后来与张作相(曾任奉系古林省长)的女儿成亲。达木林旺吉勒婚后不久便得了肺结核病,当时称为痨病,属不治之症。尽管齐王府不惜重金多方求医诊治,终未见效,死在了长春。他的妻子在他治病期间昼夜护理,煞费苦心,丈夫一死,痛不欲生,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吞金自尽。这件事当时轰动很大,被当局誉为"贞节烈女",送了一块题为"节烈可风"的金字匾额。

  大福晋所生的两个女儿,大格格名叫拉西玛,18岁时(宣统三年、19l1年)嫁给了东土默特石旗德贝子的儿子。婚后二年,丈夫病死,不久,她也得了精神病,1944年被接回齐王府,第二年便死去了。

  齐王的二女儿许配给天津崔大人的公子,是个大学生。这位公子因有外遇将二格格遗弃了。此后,二格格回到王府,过独居生活,伪满后期又回到北平。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占领长春时,她由北平来到长春,把齐王在长春的房产都卖掉了,后来,她托白小姐(此人是齐王干女儿吴音哲的朋友)将齐王驻京办事处的房产也卖掉,可是房款却被白小姐骗去,二格格闹了个房财两空,不久,便死在北平。

  齐王的三夫人色福晋生一男三女。男孩9岁时病死。三格格(按姊妹排列顺序)婚后长疔疮而死,四格格嫁在乌兰浩特,因此王府屯的人都说:"齐王爷娶妻三室,未获一子"。 

  王室生活与宗教祭祝

  王府改建后,齐王与福晋居住在第六进院落。西侧就是一座花园,内有假山、亭榭、果树,还有一座花窖,特从北京请来花匠,专门为他培植四季名贵花卉数百种。他的居室和府堂,各放八盆鲜花,天天轮换,一月之内不得重样,每逢王府迎宾之时,八盆鲜花要在正午时刻一齐开放,借以显其“受命于天,百花听命”的神威。此外,花园里还饲养一些珍禽异兽。每当盛夏之际,花香四溢,草木繁茂,亭台掩映,蜂飞蝶舞,鸟声瞅瞅,不亚于北京城内有名的王府花园。

  齐王身材高大,脸盘宽阔。他在府内通常身着长袍马褂,手持文明棍。他喜欢吸旱烟,精制的木斗克常不离嘴,偶尔也闻闻鼻烟。齐王年轻时嗜茶如命,因喝茶过多而得了失眠症,此后便不再喝茶,专喝白开水。每天清晨,他很早就起床,首先到家庙佛堂上香叩拜,然后便拄着文明棍,由一名侍从跟随,到花园漫步,到府宅各院溜达。有时到书房、内务处走走,顺便问问府内外事务,偶尔也到府外村屯走走,和屯民百姓交谈两句,正因如此,给人们留下了"齐王爷平易和善"的印象。

  齐王府内部等级森严。以用餐而言,就分为六个等级的厨房:专供王爷、福晋用餐的小厨房,府内家族成员用餐的厨房,内务处官员厨房,印务处官员厨房,兵营大厨房,勤杂人员用餐的下等厨房。

  供齐王及福晋用餐的小厨房,从北京专门请来一位姓崔的厨师上灶,每餐一般都是八个莱四个汤,鸡鱼肉蛋,山珍海味不断。齐王一般都是单独进餐,他唯恐有人在饭菜里下毒,专设一名试食的奴隶。每道菜饭上来,先让这个品食奴吃一口,验证没有问题之后,齐王方才动箸。府内家族、内务处、印务处人员用餐也很讲究,每餐也是四菜一汤,美味佳肴不断。只有兵营和勤杂人员每顿只是粗茶淡饭而已。

  为了炫耀王府的气派,民国年间,齐王成立了一文有50余人的军乐队。每逢喜庆佳节,或有贵宾到府,不但迎送时奏乐,就餐时也要奏乐,以助酒兴。平时,齐王外出时,要有四名武装卫士跟随。他在伪满州国任蒙政部大臣时,有专用小汽车,后来回到王府,外出仍乘坐装有蓝布篷子的轿车子。

  每年春节(蒙语称"希恩吉乐",即新年),更能显示出齐王府的豪华与气派。进入腊月十五,附近村屯的青壮年旗民都得到王府义务服差,清垃圾、排污水,直到将王府内外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为止。府内仆役、丫环、侍女,每逢年节,也都格外忙碌。男人们在管家的支配下,杀猪宰羊,置办年货;女人们在福晋太太的指使下,收拾庭堂,整理各类器皿。

  每年除夕的晚上,在府前正门悬挂彩花、彩灯,其间串连电灯泡,通电后,一明一暗,仿佛大城市的霓虹灯一般。

  年三十晚上,齐王穿着朝服,戴上朝冠,福晋和格格们也都梳起京头,盛装打扮。这一晚,齐王同福晋、孩子们一起进餐,称作"团圆饭",以示阖家团圆,幸福如意。午夜时刻,接神、拜祖。先是燃放鞭炮、烟火,然后上供烧香,祭天拜祖。接着,阖府男女分别给王爷、长辈叩头拜年。府内凡有身份、有爵位的成年人,均穿上朝服或蒙古盛装,在府内各院各室,来来往往,互相道喜贺年,往往是通宵达旦。

  正月初一,附近村屯凡有点名气或有点地位的人,都带着礼物前来王府给王爷拜年。王爷和同族长辈以及福晋、府衙官员一同出面,接受人们的拜贺。在军乐队演奏的乐声中,随着司仪的喊声,满院的人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依次给王爷等人叩头拜年,王府过年盛况,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才算告一段落。

  以上只是齐王府王室生活的片断。不仅齐王及其家眷过着纸醉金迷的王公生活,就连为其效忠的奴仆,特别是四大租子柜的管事,也借权横征暴敛,中饱私囊,过着豪华的生活。

  蒙古王公大多推崇喇嘛教,不惜重金兴建寺庙。从康熙到光绪年间,郭尔罗斯前旗先后建立了阿拉街庙(崇化禧宁寺)、黑帝庙(即德寿寺)、小庙(即广庆寺)、新庙(即妙应寺)、和硕庙(即福兴寺)及王府家庙菩提寺。阿拉街庙为六庙之首。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值齐默特色木丕勒袭任爵位之后不久,阿拉街庙的席勒喇嘛"圆寂"。为了不使宗教大权旁落,齐王亲自进京面君,得到光绪皇帝的"恩准",他的三叔阿玛尔青格尔图喇嘛成为本旗扎萨克喇嘛,阿拉街庙成为全旗喇嘛教的中心。

  阿拉街庙,每年要举办两次庙会。最隆重的一次是在每年的阴历六月十四、十五日举行,为全旗性的庙会。这次庙会由王爷亲自主办,所需经费由王府下设的租子柜支付。阿拉街庙举办的庙会名为"达拉圣母会"。主要活动是念经、跳"查玛"舞(也称跳鬼)。届时"观者如云,车马载道,连袂接踵,挥汗如雨,商贾云集,盛况万分,极为热闹"(见《吉林省乡土志》)。

  庙会以外,祭敖包、招福、开印仪式是齐王府的三大祭祖活动。敖包,蒙古语"堆集"的意思。祭敖包,是以敖包为崇拜的祭祖活动。齐王府北山的敖包是全旗的祭祀中心。每年要在水草丰盛的吉月吉日——阴历七月十三日举行祭祖。祭祖前,敖包顶上插枝为丛,立竿为柱,顶上安"嘎如迪"(即凤凰)为冠首,悬以印有经文的丝制"天马图"经幡,并在几道下垂的绳弦上系以各种三角形的小彩旗。

  在祭敖包的日子里,穿着清制朝服的齐王带领全体王族,坐在高大彩台上观看。祭祖开始时,由札萨克喇嘛率从喇嘛,身披黄色架裟,头戴鸡冠帽,列成几行,以寺庙鼓乐为先导,绕敖包诵经,众人随行。这一天,齐王府要在敖包旁垒灶安锅,煮肉粥,施舍求善。敖包会除进行宗教祭祀活动外,还进行赛马、摔跤、射箭、投"布鲁"以及说书(乌力格尔)等娱乐活动。

  齐王的印玺常年放置在府内六进院七间寝宅的西屋内,平时不得启封,由一名副协理掌管。每年有开印和封印的时间,开印和封印都要举行仪式。

  开印仪式一般都在阴历正片二十。这一天的正午,在六进院内七间正堂前,一字横排十三张方桌,中间是一张大方桌,为主祭席,置一方型香炉,香火如炬,香烟缭绕。其它十二张桌分列两旁,形似十三太保,十二个雕花的特大型红木漆盘内,摆好全羊,雕有十二属相的十二樽酒器,满斟琼浆般的奶酒。祭时,齐王在主祭席前首先脱帽叩拜太阳,表示阳运上升;然后,中指弹酒绕“十三太保”敬天告地,表示崇敬神佛,不忘祖先。在特定的祭词中,对有功的“黑神马”(即乾隆年间夺回扎萨克大印有功而死去的大黑马)念念不忘。主祭过后,由掌印协理从印房中双手托出精制的印匣,恭恭敬敬地放在祭桌上,然后众人一齐跪拜叩头。完毕,将印匣捧到印务处盖印。有的盖在预制格式的公文上,也有的盖在空日奏折上。盖完印,即举行封印仪式,众人绕匣一周后,再捧回印房。待秋祭请出,仪式相同,时间在中秋节的后一天。"招福"仪式既有北方游牧民族之遗风,又具有牧区特点和地方色彩。招福仪式选在"立夏"这一天,标志着絮荣昌盛。一旗之主的齐王爷,每年要在这一日给王府的大马馆牵马,敬酒。"招福"仪式开始,阿拉街庙的喇嘛们,在达喇嘛的率领下,鼓乐前引,绕王府三周,并反复高声念诵《招福歌》呼喇一一呼喇,

    宝音贺希格呼喇……"

  来呀,来呀,福呀禄呵来呀嗨。

  这时,王府的大马倌(“哈喇抽”——黑民或下人身份)出现在王府大门前。他穿着干净的蒙古袍子,手持丈二长的套马杆,佩戴着红绸彩带,骑在被认定为白色"神马"的背上。当喇嘛鼓乐队绕过王府门前的时候,平日紧闭的王府大门缓缓打开,通过大堂正门,王爷身着便袍褂沿着府内甬道走了出来,王府大小官员跟在后边。其中有一位梅林衔的官员捧着一盆采集来的长着絮茂绿叶的“塔头墩子”。当王爷走出大门后,就要接过大马倌手中的缰绳,并牵马绕影壁一周,再站立在大门前,然后王爷给乘坐在马背上的大马倌敬酒,接着再把那繁茂的"塔头墩子"献给大马倌,象征全旗的马群牛羊像"塔头墩子"那样繁荣昌盛。

  在"招福"这一天,齐王府的马群也集中在江湾的平川里打马印,煽儿马(公马)。为了便于识别,马到三岁的时候,就要打印,齐王府的马群印记是"王"字。

  这一天,在江湾草甸子上,人山人海,远近居住的农牧民都来围观。在一个大土岗下燃起了一堆通红的杏树疙瘩火,把铁印子插在火里谁备着。一个个驯马手举着长长的套马杆,去套要煽的三岁儿马。由两个人力士揪着被套住的儿马的耳朵,拉到火堆前,王府的煽马兽医手脚伶俐,瞬间就把马的睾丸割下来·"叭"地一下扔在杏树疙瘩火里。许多上年纪的老人,手里端着铜酒壶或锡酒壶,从火炭里夹出散发着香味的马睾丸下酒。

  这时淘气的男孩子,把衣服脱个净光,裸露着身子骑在刚刚煽完的马背上,打印的人把通红的铁印子从火堆里拽出来,举着长长的木柄,向被揪着耳朵的儿马后臀上一触,“嘶啦”一声,伴着马的嘶叫,一股浓烟味夹着焦毛的气味团团升起,马儿箭也似的窜了出去,尥着蹶子,甩着尾巴,马背上的小男孩在尘烟里也不知道甩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是草原上最欢乐的一个群众性的“节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