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发现韩国:一个国家崛起的秘密(组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8:54 南方人物周刊
发现韩国:一个国家崛起的秘密(组图)(3)

电影《生死谍变》剧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发现韩国:一个国家崛起的秘密(组图)(3)

电影《太极旗飘扬》剧照


发现韩国:一个国家崛起的秘密(组图)(3)

韩国名导演姜帝圭


  姜帝圭 改写韩国电影史

  1999年以前,韩国人不上电影院看电影,也不看本国电影

  《生死谍变》上映后,一切都改变了

  本刊记者 陈静 发自韩国

  28个奖杯在座椅后面,每一座都是一个奖项,它们的主人都是姜帝圭——一位韩国电影界的大人物,任何书写韩国电影发展史的人,都无法绕开他。

  四月末的汉城,暑气渐盛。这位有“韩国张艺谋”之称的导演在自己公司的办公室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的专访。

  年过四十的姜帝圭,温文尔雅,着一件深蓝色的卡通T恤,展示了一个与韩国正统精英背道而驰的形象。他的办公室之外,是整一层楼的开放办公场所。

  韩国导演拥有自己的公司很不容易,《我的野蛮女友》的导演郭在容曾羡慕地说——只有姜帝圭才能有自己的公司。原因之一在于汉城的地价之高实在骇人,结果,往往是导演的办公室有多大,他的名气就有多大。

  这一标准,完全适用姜帝圭。在国际电影节获奖无数的韩国名导演金基德,曾替自己的同行排了位次,其顺序是——李昌东、姜帝圭、金基德。

  他的两部代表作——1999年的《生死谍变》以及2004年的《太极旗飘扬》,中国多数年轻观众并不陌生。特别是前一部电影,被视为点燃韩国电影复兴的火炬,一扫之前韩国电影的颓唐局面。

  为韩国电影搭建框架

  着迷电影的原因很简单,姜帝圭将之归结为自身的艺术天分在起作用,在姜帝圭眼中,韩民族本身就是一个有着极高艺术禀赋的民族。

  高中毕业之后,姜帝圭进入韩国中央大学电影专业学习。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了助理导演,开始边写剧本,边熟悉导演工作。5年后,他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银杏床》。

  这部取材于韩国神话传说的电影,讲了一个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由于家族问题不能在一起,死后变成两棵银杏树。这部电影的最终上映却是在1998年,那一年,有着20多年历史的电影剪阅制度(一种审查制度——编者注)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电影分级制度。类似于鬼片的《银杏床》,剧情和动作在当时都令人耳目一新,显得很特殊,引起了韩国电影界的轰动。姜帝圭一直想“通过一部电影给韩国电影搭建一个框架”的愿望实现了。

  这部电影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作为韩国第一部获得银行贷款的影片,其最终回报率高达30%,投资人非常满意。适逢当时亚洲金融风暴,手中有资金的韩国企业苦无出路。投资电影成为重要的投资模式。而电影业又因为有保护本土电影的“银幕配额制度”(Screen Quota),保证国产电影每年146天的上映时间。为此韩国政府建立了投资基金管理机构,管理投资电影的资金。因此,现在韩国普通人都知道,拍电影的人都很有钱。

  《银杏床》的成功让姜帝圭成了投资商们争夺的焦点。他迅速开始了第二部电影《生死谍变》,获得了25亿韩元(约2000多万人民币)的投资,而当时平均一部电影的投资是15亿韩元。

  改变观众观影习惯

  姜帝圭语速舒缓,儒雅淡定,染成褐色的头发使他更显年轻,很难想象,他竟是1999年韩国电影人“光头运动”中第一个剃光头的。

  事情起源于1998年4月7日,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地区副会长访问韩国文化观光部和产业资源部时提议:“如果韩国政府缓减目前的银幕配额制度,美方将投资约5亿美元在韩国20个城市建立各有10个银幕的multiplex电影院。”11月26日,姜帝圭等人被文化观光部邀请参加“非公开恳谈会”,文化观光部承认,已向美方提出银幕配额制度缩小方案,并称美方要求以后完全废止银幕配额制度。

  这一制度如被取消,无疑对韩国电影人的生存提出了最后挑战。从70年代就开始实行的“银幕配额制度”是韩国本土电影生存的警戒线,而且9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已经占据了韩国电影市场的70%,本土电影的份额只有20%。姜帝圭有切身的忧虑,此时他正在筹拍《生死谍变》,“银幕配额制度”如果取消,对他电影的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

  得到政府决定不再保护国内电影市场的消息后,一怒之下,姜帝圭剃了个光头、金基德也剃了光头,老一辈导演林汉泽也剃了,甚至还有女导演林顺礼……150多个导演、演员、剧作家剃了光头,聚集在市政厅,还有人当场剃发。

  政府被迫妥协,决定继续维持配额制度,而韩国电影人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凝聚力,姜帝圭说这是随后韩国电影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采访时,记者提到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院长认为银幕配额制度的作用现在已经趋于零的说法,姜帝圭直摇头。

  他认为《太极旗飘扬》这样的大制作,可能不受影响,但是小电影,如果没有配额制度,就没有在电影院上映的机会。但那些艺术的、精致的小电影,是电影产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抗争胜利之后,姜帝圭的“大片”《生死谍变》于1999年末上映,最终改变了韩国观众的观影习惯,先前韩国观众一直心仪好莱坞大片,对本国电影少有问津。

  这部影片创造了韩国商业片的神话,仅有4800万人口的韩国有超过600万人次走进电影院,本土票房高达360亿韩元(约3000万美元),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在韩国的票房,打开了韩国电影的新局面。

  他点燃了韩国人对于本土电影的热情,1999年之后,韩国电影的发展可以用一句俗话“突飞猛进”来形容:李昌东、林汉泽、金基德等多名导演在国际电影节上相继获奖;好莱坞大片的市场占有率下跌到三分之一,而本土电影上升至二分之一;观众的观影习惯有了根本转变,姜帝圭满有自信地说,“现在韩国观众大部分认为,比起好莱坞电影,韩国电影更有意思。”

  韩国投资最大的电影

  去年,姜帝圭推出战争大片《太极旗飘扬》,这是一部讲述兄弟俩被无情卷入朝鲜战争的电影,票房又一次大获成功。这部电影延续了南北韩题材,投资达到150亿韩元,是韩国电影史上目前为止最高的制作投入。

  提及这部电影,他异常兴奋,毕竟这部电影的回报实在没法令他不满意,本土票房有781亿韩元,约6500万美元,在美国、日本相继上映,仅日本票房就有1500万美元入账,下月中旬即将在欧洲上映。

  他指着左侧的《太极旗飘扬》海报,问记者喜欢影片中哪一位(主角是两位兄弟),记者笑着说是“弟弟”。但是问及他自己的想法,却只是微笑,年轻的翻译说:“他从来不和我谈论自己的电影。” 不过,姜帝圭承认加入了自己对于现实政治的一些看法。

  但有许多评论认为这部电影太像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甚至把姜帝圭称作韩国的“斯皮尔伯格”,姜帝圭表示他自己想不通,甚至问我们“为什么”。其实,他透露参考较多的则是电视剧《兄弟连》和一些反映战争的纪录片。

  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评论来自美国。他记得很清楚,一家美国网站投票选出2004年最受欢迎的电影,《太极旗飘扬》位列第一,而奥斯卡的热门影片《飞行家》和《超人特工队》只分别排第9和第10。

  但和《生死谍变》一样,《太极旗飘扬》也未能进入中国市场,当他知道中国的年轻人看他的影碟时,却开心地大笑,补充说这样也很满足。

  给艺术家的自由,姜帝圭认为是韩国电影兴盛的最重要因素。如果电影剪阅制度没有取消,那么他的两部电影根本就没有拍摄的可能,“肯定拍摄之前就被文检部删下来了”。1998年前他有过这样的遭遇,两个完成的剧本没有能通过审查:一个是描写小学老师的不良行为,另一个则是讲述全斗焕政权时的一所学校,专门将地方上的流氓改造成对国家有用的人,但这个过程中不少无辜的人被卷入。

  “如果中国电影有分级制,中国的电影产业会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和大多数韩国人感受到生存危机一样,姜帝圭用开玩笑的口吻表达他的担忧:“我很害怕啊!”

  韩国电影国际化

  28座大大小小的奖杯,没有一座来自国际电影节。

  “我不在意能否在国际性的电影节获奖。那种电影节有自己需要的电影,但对我来说不是很有意义。我为什么存在?是因为观众。观众和我的沟通是最重要的,其他东西都是附属的。我周围有很多为了电影节得奖而拍电影的导演,我不能理解。”

  他一边说,一边摘下眼镜,轻轻摇晃。“我希望的是商业和艺术两者结合,换句话说,不是俗气的商业电影,而是有品位的商业电影。”

  “我的梦想是韩国电影国际化,不仅是韩国观众,世界各国的人都可以看到有品位的韩国电影。《生死谍变》上映前,日本有一半人不知道韩国在地图上是哪个位置,日本人因为这部电影对韩国的看法有了180度的转变,从中我感到自己工作和生存的价值,也有一种使命感。”

  他准备拍3部电影,他的公司也不再接其他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电影创作。他把目光投向了亚洲、美洲、欧洲,接下来的一部电影就将采取和美国合作的方式,因此,影片的题材也将走向国际化,不会选择太有韩国特色的故事。不会像他公司前段时间拍的电影《那时候、那个人》,一部韩国特色的影片,讲述朴正熙总统遇刺的那一天发生的事情。他说,中国人对朴正熙时代不太了解,就很难理解里面的故事和有意思的地方。

  说起他欣赏的导演,因为语言不通,直接站起身找影碟——《红豚》,随意地把眼镜叼在嘴里,一看都是“韩文”,无奈地笑起来。

  他很欣赏周星驰,觉得《少林足球》和《功夫》都很不错,但理由和喜欢宫骑骏一样,因为他们的想法很滑稽,是和他不一样的人。

  以前也很喜欢张艺谋的电影,但是最近的《英雄》和《恋人》(即《十面埋伏》),看不到对人性的爱。他和冯小刚是不错的朋友,认为他是中国有希望拍出好电影的导演。

  自始至终,笑容似乎一直挂在这位大导演的脸上,他承认自己是感性的人,很坦诚地告诉记者,最近第一次感觉到幸福。以前一直认为想象中的幸福很远,不知道如何去拿,现在明白幸福离欲望很强的人很远,不想太多,反而觉得很幸福。至于人生的意义,他笑言,要继续活着去探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