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森:广州是中心和龙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7日12:05 南方都市报 | ||
本报讯 正在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昨天举行了第二场记者招待会。招待会吸引了境内外几十家媒体的近百名记者参加,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长林树森向与会记者介绍了广州目前的城市定位、发展目标等情况,并就记者提出的有关广州在区域中心发展、珠三角城市合作、穗港合作、建设文化大省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林树森首先向与会记者介绍了广州的有关情况。他说,省长卢瑞华在这次人大会议所 林树森介绍,本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广州,曾就广州的发展作了非常精彩的讲话,对广州的发展作了战略性、方向性安排,希望广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全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精心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进一步把广州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张德江要求广州当前要着重在提高上下功夫,重点抓好五个提高:一是提高产业层次,二是提高管理水平,三是提高创新能力,四是提高市民素质,五是提高党建水平。广州将按照这些目标和要求,着力打造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 随后,林树森就记者关心的区域中心发展、珠三角城市合作、穗港合作、建设文化大省等方面话题,回答了本报及其他记者的提问。 精彩回答 ●广州经济总量反映出它的区域中心城市位置,也反映广州的教育、交通、经济、第三产业支撑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老城区不再搞房地产,哪怕是危房改造也不会让房地产商参与,政府将用这些地块规划建设公共绿地、停车场等,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香港与广州、香港与广东之间的竞争是市场经济情况下的正常竞争,是规范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可以把广州、深圳这两个城市看成一个城市,广州从东到西有一两百公里,广州到深圳也就一百多公里,提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没有什么毛病。 ●现在发达国家、地区,富裕的人住郊外,钱少的就住城市中心,就是因为郊外安静,环境好,城镇化后,将来广州也可以这样。 关于城市地位 广州经济总量占全省二成五 记者(以下简称记):前不久,你在广州的几次会议上谈到“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请问广州的追兵和对手是谁? 林树森(以下简称林):所有的城市都是广州的追兵,所有的城市也都是广州的对手,各城市之间有竞争。 记:今年的”两会“又有了大珠三角的提法,你认为,大珠三角与原来的小珠三角有何不同?广州在大珠三角的建设中发挥何种作用? 林:我不知道他们提的大珠三角、小珠三角含义。我个人认为,改革开放时,小珠三角是现在珠三角的几个地方,开放范围扩大后,惠州等都加进去就叫大珠三角。 从历史上看,珠江三角洲中,广州一直是经济文化的重镇。去年广州的GDP增长比全省的平均速度快3个百分点,我可以预计今年、明年、今后几年,广州还可以保持这个增长速度。广州经济最不景气时曾经只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18%,这几年广州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已恢复到占25%,今后广州的经济总量占广东的比重还可以达到26%甚至更高。广州经济总量反映出它的区域中心城市位置,也反映广州的教育、交通、经济、第三产业支撑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一个区域始终需要一个大的中心城市实现社会化的分工,由此来看,广州今后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关于重大项目 汽车产量明年可达40万辆 记:你曾提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要做大做强基础产业,广州在重大基础产业方面,近期有可能落实的项目有哪些? 林:张德江书记在视察广州时要求广州实现“五个提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提高产业水平。从产业门类到产业结构,都有一个提高的问题。我在很多场合多次讲过,广州与排在自己前面的城市相比,基础产业比人家落后,这是历史造成的。大家知道,广州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备战基地,国家在基础产业方面没有过多地计划和投资。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向劳动密集型转移,而珠江三角洲其它地方土地便宜,劳动力便宜,不少基础产业又投向珠江三角洲其它地方。大家看到的广州,是一个消费城市,基础产业比较薄弱,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广州工业实力排在全国各个城市第二位。 广州在造船、化工等方面有基础,现在完全可以承接这方面的产业转移。第二轮的产业转移是向投资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移。造船、化工等项目,都有可能在广州上。像汽车工业,(广州)本田汽车也就(发展)4年时间,今年产量就可达到12万辆,加上花都的汽车项目,广州今年汽车产量可达20万辆,明年可达40万辆。 关于私家车 起码六至八年内不限私人买车上牌 记:现在广州的汽车越来越多,私家车增加很快,广州会不会限制私家车?如果限制,会从什么时候开始? 林:私家车增多是必然的,也是意料之中的。这就需要解决交通的瓶颈问题,广州在市区建设高架路就是为了解决瓶颈。建内环路等高架路,效果很好。广州这几年,机动车增加了60%,但道路畅通了。这就是适应。 再就是提高。轨道交通、快速路的建设,就是为了提高,广州以后不会再建高架路。随着这几年道路的扩宽、增多,广州老城市的人口也在向新城区转移。从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看,广州老市区的人口每年减少10万。 新城区建设和地铁建设需要时间,因此广州采取了限制摩托车的措施,但目前尚未打算限制私家车,最起码6到8年内允许私人买车上牌。 再就是老城区不再搞房地产,哪怕是危房改造也不会让房地产商参与,政府将用这些地块规划建设公共绿地、停车场等,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一套相关规划。 关于文化建设 建设文化强省发挥积极作用 记:卢瑞华省长在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东要建设文化大省,广州作为广东的文化中心,在这方面有什么思路? 林:我对文化的理解是大文化概念,并不仅仅是文化行业。 首先是教育。广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高等学校较为集中,但大多是省里和中央直管,广州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广州现在要配合省里搞好广州大学城的建设。 其次是科技,包括科技的普及和提高。广州作为省会城市,这方面在全国的位置很不错。 再就是文化。建设文化大省,不管是省里还是广州,都在实施,其中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歌剧院等,广州在珠三角都是领先的。 此外,文化创作方面,不管是文学还是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创造力,传媒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省里和广州这几年也一直在探讨如何创造一个好的激励机制。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广州可以在建设文化强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于穗港合作 穗港要在竞争中双赢 记:有香港媒体报道,对于董建华特首提出的粤港合作,一些议员认为他是一厢情愿,对此,你怎么看?如果广州与香港合作,哪些方面你较感兴趣? 林:实际上,香港与广东、广州的合作一直非常良好。你们可以调查一下,有没有两个像广州、香港这样都是7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各方面来往如此密切的,调查结果可以在各家媒体公布。香港与广州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非常好,一直都很好,当然还有很多人希望这种关系更好,这是很正常的心态。但是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炒作,好像有你死我活的斗争,实际上并不存在。 卢瑞华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构建广州区域性的经济中心”,这个区域有多大,各有各的理解,但是现状肯定不包括香港,不要歪曲区域这两个字。 香港如何与广州更好地合作?香港与广东有联席会议制度,从1998年成立到现在有四五年了,从董特首到卢省长、到各个部门,一直都加强联系。对于大的基础设施,中央政府有个协调机构,这是国家计委牵头的,已经多次开会。还有通关、旅游、环保、人才交流两地都有进一步的行动,香港、广州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当然,香港、广州各有各的情况,有的传媒就利用这些做文章。香港一年的财政收入2000多亿元,广州才200多亿元,香港的力量大大强过广州,这是香港的长处,当然,广州也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各个城市间是存在竞争,只有竞争才能发展,香港与广州、香港与广东之间的竞争是市场经济情况下的正常竞争,是规范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这一点要明确,要在竞争中双赢、高速发展。 记:南沙、新机场会不会考虑与香港合作? 林:一些人以为广州的白云机场和香港机场竞争,其实不是。广州有70多年的民航史,航空业一直很发达,两地的关系一直很好。现在广州飞东京、大阪和从香港飞,时间差不多,广州机场去年客流量为1600万人次,吞吐量居全球第25位,不可能将一个这么大的机场取消,华南地区的人不可能到香港坐飞机。广州港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本地产品也不会拿到香港出口。怎样做成本更低,靠市场调节。 记:广州对港合作空间究竟有多大?广州的大学可不可以和香港的大学合作建设? 林:香港与广州的合作是与时俱进的,如我先前所说的,现在两个700万人口的大城市进行合作,在世界上是没有的,将来的情况究竟有多大,我相信还需要时间来回答。说到大学城,我们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香港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会有一定的优先权,合作前景很好。 关于构建金融中心 华南金融中心就是广州 记:卢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广州、深圳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请问你对广州建设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有何看法?尤其与深圳这个有着深交所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相比,两者在功能上有何不同? 林:广州现在就是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这点毫无异议,无论是从金融机构的数量来看还是从金融实力来看。去年广州的人民币存款就有7000多亿,若包括外币超过8000多亿,贷款5000多亿。在全国大城市中,广州的经济总量全国排第三。广州本地的金融机构不仅为广州服务,还为珠三角服务。目前,广州的资金总量、经济总量也都比深圳大。 为什么会提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这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证券交易所当初开始搞实验,选择了在深圳特区来做,历史上就把证券交易所放在深圳,金融中心证券业是很关键,但是广州现在也有很多证券机构。(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人认为提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更准确。你也可以把这两个城市看成一个城市,广州从东到西有一两百公里,广州到深圳也就100多公里,提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没有什么毛病。 关于广佛都市圈 基础设施要统一规划 记:广佛都市圈、广佛经济圈现在提得比较多,佛山也提出要依托广州来发展。请问广州对佛山的辐射将在哪些方面,佛山将怎样依托广州发展? 林:辐射、依托那都是佛山谦虚的说法,我本人从来不说哪个城市辐射或依托另一个城市,兄弟城市应该是相互依托发展,就如同原来广州需要借助佛山铸造行业、陶瓷行业一样。广佛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中山八路到头就是南海,西环就行经南海,车在西环上,如果不是搞规划的专业人士,谁又分得清哪是广州,哪是南海?在经济联系上,广州的第三产业就有不少是佛山人办的,广州的房地产有不少是佛山人买的,广州去年银行中的7000亿存款,很多也是佛山人的,当然广州也向佛山供水、供电等等。 在原来计划经济的笼子里,我们的资金、资源不能互相调用,但现在进入市场经济,资金开始社会化分工,各自依托市场规律来运作,广佛的发展主要靠我们的企业家去创造财富。广佛的协同,最大的应该是基础设施的协同,广州与佛山、南海都应有统一的规划。现在广佛地铁已准备启动,广州到顺德也将有一条地铁相连。可以说,广州与佛山下属的各个区都有直接联系,这样还能够分得开吗? 关于南沙开发 南沙设港有利于降低成本 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于南沙开发有没有影响? 林:港珠澳大桥会不会产生影响,我看还得等到可行性论证的时候才能知道,但我想可以先跟你讲讲南沙的问题。广州是个内河港,由南沙沿珠江至广州为60多公里,黄埔港是个老港,去年吞吐量已达到了1·5亿吨,现在是严重地超负荷运行,国家计划是在新沙地区建立一些新港区,但你知道,新港区所处地理位置是东莞的,广州在征地、管理方面都存在问题,而番禺设区之后,南沙属于市区,又具有天然的地理条件,发展南沙港区对于减轻广州港现在的压力很有好处。 南沙港是一个港口工业区,这是因为港口工业的原材料是大进大出,设港有利于降低成本,珠三角地区要发展重化工业,必然要有大港口来吞吐,这是很清楚的事情。同时水运和陆运的价格是相差很大的,货物到底是在珠江口东岸卸船再由陆路运到西岸,还是由西岸直接下船,相信企业会算得很清楚。 关于城际轨道 广州轨道交通方案已通过评估 记:在广珠澳的城际快速轨道建设方面,广州是怎么规划的? 林:建设广珠澳城际轨道交通的消息,我还是先从报纸上知道的。广州地铁网的规划已经公布,其中一条行经大石附近的南浦岛,通过南浦有一条地铁经顺德多个镇到达大良,从大良西南可连江门,向南可连中山珠海。不过这不是广珠澳的方案,城际之间的交通安排不是由广州决定的事,广州只能与周边协调搞好。我们在十六大期间曾经公布了两套广州市轨道交通的方案,现在专家在吸取各类建议之后已经归并成为一个方案,虽有些变动,但不大,已经通过了评估,将在报市委和市人大审批后再上报中央。这些轨道总长是522公里,在这几年我们快点建成七八条线路、两百多公里,广州的地下交通将会四通八达。 关于城镇化问题 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 记:你曾经说过要解决广州的农村问题,单靠转移支付是不行的,还得实现城镇化,增城、从化与广州市中心差距比较大的地方如何实现城镇化?是否有可能成为广州的区? 林:城镇化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民收入高不高,关键是其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变为商品。让农民的东西变成商品,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其次,要为(农民)解决交换的场所。广州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7500万元,一个中心镇投入1500万元,每年武装5个,广州有65个中心镇,就需要10多年。现在的标准是把中心镇、中心村按照中心城市的模式来建好。现在发达国家、地区,富裕的人住郊外,钱少的就住城市中心,就是因为郊外安静,环境好,城镇化后,将来广州也可以这样。广州第一步已经把番禺、花都变成区,增城、从化也将变成区,但是需要一步步推开,可能要几年或者十几年。 关于政务公开 有人监督才能做到阳光政府 记:广州去年制定全国首部政务公开的地方法规,今年是实施的第一年,广州今后在打造阳光政府、实施政务公开方面有哪些举措? 林:按你说的“阳光政府”说法,作为一个发挥效能的政府,信息要公开,这部分加大努力。作为市政府,自己能做的尽量跑快些,对上级的部分,在上级的领导下同步来做。总的来说,应该规章明确,公开透明,让大家知道政府的办事程序,另一方面,依靠监督制度,有人监督你是否违法,这样才能做到阳光政府。 关于保障就业 去年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记:广州现在正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请问在加快高科技发展的同时,如何保障人民的就业机会? 林:发展高新科技与解决就业并没有矛盾,去年我们把失业率控制在了3·5%以下,解决了15万人的就业问题,整个社会就业的情况较好。广州这几年的发展,是高新科技产业、传统产业、服务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注意解决职工就业问题,比如标致的三四千名员工,都在本田里得到解决,由广钢兼并治金、轻工兼并二轻,人员都在其中安置。同时我们也大力发展服务产业,通过社区服务就创造了4万多个岗位,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就是下岗的工人。 关于人均收入 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 记:广州的许多经济指标与北京、上海差不多,请问广州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外商投资总额是多少? 林:广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万多元,外商投资额按旧口径计算达35亿美元,按照新调整的口径计算是26亿美元。图: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长林树森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的提问。 长枪短炮林立。昨日的记者招待会吸引了不少传媒。 采写:本报记者 谢冰 曾平治 李艳 贾云勇 魏海波 普德法 卞晶 通讯员任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