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夜话:马志明首次接受专访追忆父亲马三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7日03:35 中央电视台-新闻夜话 | ||
![]() ![]() 马志明接受专访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 2003年2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夜话》节目播出《我的父亲马三立》节目,以下是节目内容实录: 《我的父亲马三立》总策划:尹力、童宁 主持人、编导:李品华 播出时间:2003年2月16日23:30 重播:2月17日12:25 23:30 2月18日12:25 演播室嘉宾:马志明(马三立先生长子、相声演员) 导视:相声泰斗马三立不幸病逝,只把欢笑留在人间。 亲属首次接受媒体专访,马志明追忆平凡的父亲。 导语: 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就在几天前,被誉为相声泰斗的马三立老先生,在天津不幸去世,享年九十岁。马三立老先生在生前是相声界辈分最大、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表演艺术家。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鎔基、李瑞环、李岚清、温家宝、李长春、刘云山、张立昌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大师的离去表示哀悼,并向家属表示了慰问。这位艺术巨匠在生前还特别立下遗嘱,要求丧事从简办理,不搞遗体告别,不接受花圈、花篮、挽联,不接受钱物。因为他毕生只想把笑留给人民,而不愿给大家添麻烦,给国家浪费钱财。在马老先生逝世的当天,马老的家属已经按照他的遗愿对他进行了安葬。 在马老先生病逝后,《新闻夜话》栏目组专程赶到了天津,在家中专访了马三立老先生的长子马志明。这是马老先生逝世后,他的家属第一次接受电视媒体的专访。 下面是我们今天的《新闻热线》。对方是惟一一个得到允许,在马老临终的最后时刻去探望他的记者。 热线电话:何树青天津《今晚报》文化部记者 何树青:10号下午,我得到了马老病危,正在抢救的消息,立即放下手里的工作,风风火火地跑到医院,去看望老人。医院告知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我呢就以马老的子女的朋友名义,来到马老的病房门前。我看到病房里摆满了鲜花,一直摆到楼道里。病房内马老正躺在床上,床边摆着各种各样的治疗器、观测仪。马老的鼻子里插着输氧管,老人家侧卧着,嘴里正在叨念着什么,到底说了什么呢?谁也听不清。这时候我突然就有一种感觉,他是在与喜爱他的观众做道别?还是在冥冥之中看见了先他而去的贤妻甄惠敏? 当晚我离开病房后,回到家,真是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觉。这时候窗外大风呼呼地响,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五点多呢我又赶到了医院。听他的子女们说呢,哎,这一宿啊,马老睡得挺好的,看来又闯过了这一夜。六点多儿女们就问他,翻身吗?他嗯了一声,儿女们就把他身就翻过去了。没想到呢,刚翻过一会儿就不行了。经过紧张的治疗呢,最后也是没抢救过来。 遵照马老生前的遗嘱,丧事呢办得也非常地简单,基本上没有通知外界,子女们含着热泪把马老送上了一辆普普通通的灵车,当时我也跟随着他的家人们,一起在灵车上护送着马老。坐在马老的灵柩旁我心里就想,在这川流不息的大道上,没有人知道这辆灵车里送的是谁,心里是感慨万千。 访谈: 主持人:首先我代表我们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夜话》栏目的全体工作人员向马老先生表示沉重的悼念,对您也表示我们的慰问。 马志明:谢谢。 主持人:马老先生在生前被称为是相声界的泰斗,他的马派相声独树一帜。那么他的相声和其他的这些大师的相声有什么不同呢? 马志明:因为我在这个家庭长起来的,我通过跟我父亲学艺的这个几十年,我感觉他的相声的特点呢就是家常话、聊天形式,反映的都是市民生活,这个人们内在心里活动,大部分的是以第一人称的面目自嘲。没有演出的那个做作,没有表演的痕迹。 主持人:马老先生有很多作品都是在他晚年,就是在八十岁以后,还创作很多作品。比如说《逗你玩》就是在八十岁以后才创作出来的。这些作品他是怎么创作出来呢?从哪得来的灵感呢? 马志明:他脑子里全是资料啊,全是相声的素材。只要是没睡觉,他就要跟人接触要说话,在这个随时随地他都在… 主持人:得到这种灵感。 马志明:他都在汲取生活的营养。你比如说吧有一段叫《张二佰练气功》,(插播片段)这就我在家里头逗我姐姐那个孩子。 主持人:是您逗孩子,马老先生在边上看着。 马志明:哎,他在旁边根本就没言语,他斜着眼在那看着。这个孩子贪吃,特别欺,他有东西他不舍得给人。 主持人:护食。 马志明:护食,对了,他吃。我就诚心逗他,其实有好多苹果,我说我来一小口,我就咬一口,一口行不行,讨价还价,很长时间,行,来一口吧,拿过来,我拿着上牙一叨,往外一拽,它就多半拉都往我这边来。然后给他这个,这孩子接过来,哇,哭了,就这么点事儿。我是逗这孩子,可老头儿看完这个,过多少年以后他创作这个练气功,他就把它变成,看这块多好,没核。这没核这也是一个马派的相声一个主要的表演手法,它是精髓。你去想,没有核那就说你这只能剩少半块,核都带他那边去了。他在随时随地接触的人当中,他都在捕捉他自己的这些个素材。他要创作这些个节目,一个是他用心良苦,再有一个他年轻时候积累的东西,传统的底子那是太厚了。 主持人:是不是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一直在思考着相声?在力求去创作相声?马志明:得了病,人家送很多的花,摆在屋里头都摆满了,院长来了慰问他如意,护士怎么样精心护理。他临院长要走的时候,哎,院长麻烦您一个事。干嘛啊?您在门口写一条,“本室代售鲜花”,还开玩笑呢,他随时随地都是有包袱。就比如说前一些日子,中央电视台搞的第二届相声,全国相声比赛,让他说几句,那都已经,这话才一个多月以前,坐着都坐不住了,他表示对这个活动支持,希望多搞,我借此机会向观众致意,我最近感冒了,感冒了呢但是您放心,您看电视不会传染您,他都有包袱。 主持人:马三立老先生是相声的泰斗,他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那您是他的儿子,和他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您应该是最快乐的人了? 马志明:他不是说在生活当中天天老开玩笑,他只要面对观众,他就包袱不断。他要都是家里人,基本没包袱。 主持人:对家里人没有包袱? 马志明:他不开玩笑,他很有,在家里有尊严。我们这些个子女,包括徒弟们,都有点,对他有点崇敬、敬畏的心理。 主持人:是一种敬畏,很怕他吗? 马志明:不怕,但是不是说很随便的。 主持人:为什么? 马志明:他这个人好像是不怒自威。 记者:不怒自威? 马志明:他平常不苟言笑。 主持人:平常不爱说笑? 马志明:不爱说笑。他在默默地老在那翻着东西,看书,或者用一个油管笔,拿稿纸,哪怕他随便瞎写一个《七律》,或者写一个《西江月》,写一个《清平乐》,或者拆改一些个老的这些个俗语、谚语,一些小数板,他手不闲着。 主持人:总在自个儿在那忙活着。 马志明:总在写东西,写完这个东西也许搁一边,我手底下就有很多老爷子各种各样的这个草稿,他那时候写完了搁那儿,我说这还用吗?不用,给你,我就拿走了。即便最没事的时候,找一张纸就写过去料地的,旧艺人时候写那个双笔字,或者是写那个反字,这么写完了“对口相声”,写完了你这么看是反的,看反面是正字,他总在,这也是他一个乐趣吧。 主持人:与您的父亲相处最快乐的是什么时候呢? 马志明:最快乐的时候,这还真不好说。哎,好像他随时老是一样,他这人呢宠辱不惊,他没有特别地高兴的时候,除了那次见毛主席回来以后,挨个儿握一下手。 主持人:是跟你们挨个儿握一下手? 马志明:跟我们,我们都睡着了,我们都夜里了。 主持人:那时候夜里几点? 马志明:我记得好像在一二点吧。他在干部俱乐部那,第一次跟毛主席握手,握完手就送回来了,送到家呢,进门,都起来,都起来,挨个儿握手,这刚握过毛主席的手。 主持人:那是您印象当中他最高兴的一次? 马志明:好像那天是最高兴的。 主持人:平时都是宠辱不惊? 马志明:平常特别是在名和利上,好像他不大关心我是哪一级别,我这一个月开多少钱工资,都不太关心,只要生活够了。因为我们有一个好的掌家的,就是我母亲,多穷她也能过。 主持人:他名和利都不关心,平时也是这种宠辱不惊,那么他关心什么? 马志明:他关心的就是我的段子,人家挑得出毛病,挑不出毛病来。 主持人:关心的惟一的事情还是相声? 马志明:还是相声。他就是专一的这么一个相声狂、相声痴。你说别的他不关心,但是他什么都学。他从来不跟人玩牌,打麻将、推排九、斗十糊都没他,但是他把这些东西都研究透了。 主持人:他全会了? 马志明:他都会。 主持人:但是他可能不去玩? 马志明:他绝不跟人去玩,他说玩这个东西浪费时间,人家赢我钱吧我心疼,我没多少钱。我赢人家钱吧,我心里不×忍。这就是他的理论。 主持人:所以不玩但是要学,学会了用到相声中。 马志明:它是相声涉及面太广,世间上的事都能在相声当中反映出来。他就是备货。他什么都听,什么都学。 主持人:马老先生不仅是相声界的泰斗,而且呢他是一个平民大师,或者说是一个平民化的一个大师级的人物。那您作为他的儿子,您是怎么来看马老先生,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普通人? 马志明:他是一个来自于最低层、民间的一个艺术家。 主持人:和所有的普通人都一样吗? 马志明:都一样。有时候他还,只要居委会、派出所提出来的事,他有求必应。 主持人:我看到了这样一个资料,有一个照片,是马老穿着军大衣,戴着执勤的一个红箍队,这是在… 马志明:交通,交通执勤。 主持人:在指挥交通吗? 马志明:有一段… 主持人:交通协管。 马志明:协管。 主持人:那个时候他有多大年纪? 马志明:那个好像在八几年,八五、八六年。 主持人:七十多岁? 马志明:七十五上下吧。 主持人:七十五上下去马路上去做交通协管员。 马志明:因为那时候号召这些个人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有些个纠纷,有些个不守交通规则,比如说我父亲要在那儿呢,人们还是给面子的。 主持人:那那些人,就是过路的人看到,哎,这是马三立老先生。 马志明:但是也有时候有副作用,他倒围起他来的时候也有,后来就不再出去了,倒影响交通。 主持人:马三立老先生,除了相声还给你们留下了什么? 马志明:我认为主要的是他的人品,艺术是不错,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 主持人:他的人品要超出他的这种艺术的成绩吗? 马志明:起码吧等而,起码等而。但是艺术我认为好学一点还,比较来,相形之下努力还能达到的。但是他的人品那得经过自己的刻苦的磨炼,规范自己,要求自己,就很难能做到他那样。他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东西,在他嘴里我很少听说过谁不好。即使这个同行业这个相声说得差一点,不像以前我见过的老艺人,你根本就不应当干这个,这类话他没有。只要问他,三爷也好,三叔也好,马老也好,您看我这个,你这个还得哪方面,他逐渐地引导。 主持人:没有泰斗级人物的那个架子? 马志明:没有没有,绝对没有。他爱相声,他也希望更多的出他这样的演员,更多地出好相声演员。他临到,临终以前他要说闲话,还是离不开相声,还说过呢,要是人真有来世,还干这个。他不考虑说我干这一辈子付的这些苦,我在相声、事业创作这么多东西,我得到什么跟我是不是有正比,他没这想法。 主持人:在得知了马三立老先生去世之后呢,有很多观众很悲痛,但是他们同时又乐观地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说法,就是也许在另外一个世界,马老先生还会再去说相声,还会给那个世界的人带去欢乐。以您对马老先生的了解,如果在另外一个世界他还会去说相声的话,他会说哪一段呢? 马志明:《逗你玩》吧,他就希望逗所有人乐,所有人乐了,就是对他最大的报酬,他最大的愉快。 片尾:相声《逗你玩》片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