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大亨刘波出逃风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4日12:33 南京周末 | ||||||||
■本报记者 吕菽菲 栾旭光 不知道许晴有没有预料到,自己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背叛》中的故事情节会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背叛》讲述的是一个女记者和一个高智商罪犯的爱情故事——为爱而远走天涯历尽波折,但商战中的血腥还是不可避免地侵蚀了爱情。
近日“横跨文化界与金融界”的两栖大亨刘波出逃海外的消息颇受公众关注。而刘波就是许晴口称已分手两年多的前老公,另一说法是前男友。刘波逃匿美国的原因是欠下银行巨款。有消息说,刘波已经被司法机关传唤过,涉嫌“金融诈骗”等多项罪名,逃匿发生在他被“监视居住”期间。 “奥园发展”风波 9月4日,奥园发展(600681)公布股东股权冻结公告。公告称,根据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冻结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奥园发展的第二大股东,占公司股份总额的9.61%)持有的公司社会法人股2000万股。冻结期限自2003年8月19日起至2004年8月19日。 而事实上,奥园发展的前身就是刘波一手打造出来的诚成文化。“奥园发展”这个名字是今年7月10日才开始启用的。在短短一年的光景中,诚成文化已经两易第一大股东,而刘波抽身以退的意图现在看来已彰显无疑。2002年5月14日,诚成文化发布公告称,原第一大股东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5月8日与湖南出版集团签署了股权转让合同,将所持有的诚成文化法人股2350万股转让给湖南出版集团,转让价格为每股2.55元,全部转让价为6000万元人民币。股权转让后,湖南出版集团占武汉诚成文化总股本的11.3%,成为第一大股东,海南诚成企业集团以9.61%的股份退居第二。 令人吃惊的是,9个月后,2003年2月16日,湖南出版集团以6396万元将持有的诚成文化法人股全部转让给了广东奥园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而奥园置业也因此成为诚成文化的第一大股东。这看上去是个两相获益的买卖,湖南出版集团赚了几百万,小胜一把;而奥园置业也名正言顺地获得了上市的资格。坊间的一种说法是,湖南出版集团在接手后发现,此时诚成文化的资产已经非常差,因此迫不及待地在其财务黑洞没有显现出来之前予以转手。诚成文化2002年中报显示,公司负债合计已经达到4.7个亿,而其总资产亦不过为8.6亿元。 9月15日,奥园发展董事长游文庆在接受国内一家著名财经媒体的采访时表示:“公安机关已经介入,我们正等着公安机关的结论出来。我们是得到内部消息才出那个公告的。能告诉你们的是已经公告的;正在摸的因为还没摸出来不能告诉你们。我们现在正在紧密地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游文庆所指的公告是2003年6月21日,奥园发展发布的紧急事务公告。公告称,公司接到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光大银行武汉分行汉口支行于2003年6月3日向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被申请人武汉市天鹏商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奥园发展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公司收到诉状后,即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查阅了起诉案的有关证据。诉讼证据中涉及的加盖有公司董事会印章的《关于为武汉市天鹏商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担保的决议》和加盖公司印章的《保证合同》,公司未发现存有相关文件,由于公司当时经办人员已离开公司,公司正在向经办人员核查上述事项。 奥园发展公告称,在此后的清查中,更是核实上市公司尚未披露的对外担保金额为1.324亿元人民币和500万美元。而在已经核实的担保中,有几笔款项是奥园发展第二大股东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使用的。 游文庆说,由于刘波“在全国各地干的事比较多”,一味地拿上市公司作担保,因此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都在调查他。而至于外界所说的刘波涉嫌诈骗一事,指的就是公章的真假。游表示,现在公安机关正在作鉴定,“如果是假章的话那就涉嫌诈骗,是犯罪了”。 刘波这10年 “分手之前他们住在北京宽街一个占地7亩的四合院里。那时我每个星期都到刘波家去参加朋友聚会,许晴只要在家,就会出来跟我们聊天。”刘波和许晴两人的好朋友、《希望》杂志原总经理姜汤回忆说。 姜汤口中的四合院据说是张作霖的旧宅,而传言中这是刘波花了3000万买下的。刘波是典型的湖南人,爱吃湘菜。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熟悉刘波的人告诉记者,有一点不得不佩服刘波,他没有任何显赫家世背景,只是湖南株洲电力机车厂的一职工子弟,却能横跨在文化和金融两个领域中掀起狂风巨浪,可见他的能耐不一般。 姜汤可以说对刘波了解至深。他口中描绘的刘波非常优秀,极富个人魅力,“14岁就考上武汉大学的刘波精通诗歌,曾被誉为文坛神童。大学毕业后他改行研究中医药,在那一领域也颇有建树。后来他凭自己的深厚的修养考上了中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季羡林教授的博士生,成为季老先生的关门弟子”。 可以佐证的是,刘波早年有一个响亮的绰号叫“年轻的布尔什维克”。之所以得此大名,是因为20出头的刘波写了一首现代新诗《年轻的布尔什维克》。但刘波的天才更显现在商业方面,他比同时代的商人更早地领悟到了资本游戏的奥妙所在。 发迹史 刘波的发迹始于1988年,那一年他刚24岁。当时,湖南株洲市出了份《新闻图片报》,这份没有主管单位、名不见经传的小报办得红红火火,其中某期号称“突破了100万份的发行奇迹”。刘波任报纸副总编辑,而许宏是副社长,其亦为诚成文化资本运作的“三驾马车”之一。两人在这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直至后来海南诚成企业集团创立及其买壳入主上市公司诚成文化,刘波任两公司的董事长,而许宏也一直是两公司的财务总监。 据说,刘波还鼓捣过医疗保健产品,研制生产销售治疗狐臭等小毛病的产品,但中途夭折。在海南开发热时,初尝挫折的刘波带领他的旧部奔向了海南岛。在海南期间,刘波曾空降《海南特区报》,有媒体报道称,1991年到1992年间《海南特区报》发行量一直维持在10万份以上“与刘波的功绩有关”,但此说法并没有得到海南报界人士的认同。 在海南的几年是刘波从“小倒爷”转型为“儒商”的关键几年。他一手做地产项目,一手办起了医疗保健公司。这一次,文人出身的刘波最深切地感受到对于资金的渴求。而这时他也寻找到了“三驾马车”中的最后“一驾”李长兴。李比刘波年长两岁,曾任湖南株洲市建设银行、长沙市建设银行科长、行长,现任海南诚成企业集团副总裁。资深的银行业背景成为李长兴获得刘波信任的理由。 诚成文化的神话 而刘波的资本运作神话起源于一套古籍书《传世藏书》。观察人士评论说,可以说,这是刘波在文化界与金融界找到的一个完美的结合点。《传世藏书》在古籍整理图书界曾引起巨大争议,而它的出版人就是刘波。刘波在这套书上充分运用了时下流行的资本运作手段。1994年,他开始策划编辑出版《传世藏书》,其导师季羡林挂名担任该书的主编。 据说,当时刘波想到了一种创新的发行模式——将代售费转给了建设银行,由订书者到建行交款,并由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作担保。而这个创新模式,史无前例地为刘波“打通”了向建行贷款的口子。 而《传世藏书》的大量印刷加工合同则为刘波控股武汉“长印股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8月,刘波旗下的海南诚成集团正式控股上市公司“长印股份”。紧接着刘波把文化产业概念引入资本市场,并通过资本市场发展文化产业。他勾勒的蓝图是,公司将借助中游印刷基础,开拓编辑和发行业务,并逐步建立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的产业格局。 《传世藏书》的真实市场价值和发行数,其实至今仍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但这并不妨碍刘波的进一步资本运作。1999年12月,海南诚成企业集团以1600套剩余的《传世藏书》评估作价6528万元与“诚成文化”的870万元资产进行置换,使“诚成文化”凭空生出5000多万元的账面利润。在调整后的诚成文化1999年度报告和2000年度中期报告中均有说明,2000年度上市公司已售出《传世藏书》1090套,实现销售收入3935万元。 真正让刘波大出风头,或说使其成为传媒大亨的一举是诚成文化入主《希望》杂志,而《希望》也成为随后的“刘波帝国”中惟一盈利的利器。1998年中期,刘波出资720万元购买了《希望》60%的经营权。刘波提出的理念是“要做中国最大的传媒出版集团”,当时他确实很有实力。姜汤告诉记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波手中的现金就约有两亿元,并且无一分钱借贷。 在此后的媒体报道中,《希望》一直被视为诚成文化进入传媒业成功的主要标志,而且其赢利也成为上市公司诚成文化利润的重要来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希望》杂志的运作模式,刘波开始构建自己的传媒帝国。 传媒帝国崩塌 让姜汤吃惊的是,合作后才发现刘波对传媒经营的特殊性一点都不了解,刘波此前收购许多杂志时签订的合同都很不规范,导致他无法对原有的媒体进行成功的经营。发展到后期,公司的整个资本结构他已无法驾驭,进入了一个资本运作的怪圈。姜汤比喻,刘波是个两匹马都无法驾驭好的人,若同时驾驭五匹马,结局可想而知。此后,刘波变得性格怪异,到后来不喝酒根本无法睡觉。 事实上,从2000年以来,诚成文化相继投资的众多项目据说回报率都不太令人满意,甚至亏损。我们可以根据资料,清晰地勾画出诚成文化长长的产业链:向陕西邮政局投资600万元,成立陕西诚成邮政报刊发行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共同组建岳麓书院文化教育产业有限公司;参与组建北京人文时空网络商务有限公司;联手新华书店总店,投资3000万元建立终端为“新华驿站”的新华音像租赁发行公司;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一端的黄金地段,一座高达26层的诚成创业大厦盖了将近5年,耗资约1亿元…… 极速的多元化投资成为刘波和诚成文化溃败的坟墓。此后的刘波开始了数字游戏的冒险生涯,大批量的担保和资产置换为诚成文化埋下了隐患。 1999年11月26日,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的广州诚成广告公司成立,由它全面代理与《希望》的广告业务。2000年9月15日,诚成文化公布了一份关联交易公告,诚成文化以价值6000余万元的三家下属子公司——东湖置业、咸宁长印温泉酒店、武汉英达司广告公司,置换广州诚成广告有限公司海南诚成控股95%的全部股权。而根据资料,在进行资产置换时,广东诚成广告公司账面净资产仅为385万元。这样,诚成文化置出的实物资产是置入的实物资产的17倍多。 最近的一笔担保是,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海南诚成药业有限公司向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的贷款提供担保,将其持有的社会法人股2000万股全部质押。质押期限自2003年2月25日至2004年2月25日止。 坊间传言,除了诚成文化上市公司已公告的贷款之外,刘波旗下公司的贷款已有数亿。诚成集团海南公司在1992年以《传世藏书》编纂、发行之名,向海南建行贷款3000万元,近10年本息相加已接近6000万元;后又向北京建行海淀支行两次贷款2000万元,只还了300万本息;在1992年,刘波以在海南建的一家“虚壳”药厂的名义,在海南中行拿到3000万美金的贷款;刘波在武汉、海南开发房地产业时,从建行、中行动辄拿到上亿的贷款似乎是举手之劳。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 游文庆对媒体说,他估计刘波还在国内,“因为他就那点料”。他还表示,奥园发展只是相对大股东,比诚成只多不到3个百分点,国资占了7%多一点,政府不会坐视不管。刘波是不能逍遥法外的,他能吐多少出来就得吐多少出来。 本报观察 刘波出逃了。 这个消息本身就值得公众震惊,并不仅仅因为他和影视红星许晴有过亲密关系,还因为他也曾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一个标杆。年轻,富有才华,有创新能力……一切溢美之词都曾属于他。 但走到今天的他栽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他在构造自己的“企业帝国”过程中抛弃了起码的游戏规则和 道德底线。其实刘波并不是惟一的一个。近些年来的落马富豪们极富戏剧性的暴富经历和可悲结局也使我们社会中的一些弊端暴露无遗,他们的发迹与衰败都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追溯原因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个人主观因素的考量上,更应该注意制度层面的思考。 在经历了长期压抑的原始积累的创业期后,因此形成的寻求快速膨胀的占有欲望成为民营企业不择手段的直接诱因,但缺乏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是使其铤而走险的更重要因素。就拿刘波来说,如果中国股市有健全、完善的制度,那么他就会受其制约,走上一条相对规范的轨道。因此,在锻造企业的竞争力时,他想到的绝不会是一个个虚无缥缈的资本游戏。 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了正热火朝天进行中的“国退民进”,据说这又是一次绝好的“暴富机会”。但同样的,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那么无疑又会在为未来造就无数富豪的同时,造就无数的缺憾。 相关专题:南京《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