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人民币不升值的代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4日17:05 《环球》杂志 | |
如果用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完成隐性的升值,付出的成本可能比直接的货币升值大得多! -李劲 近期海外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很高,虽然中国政府顶住了压力,一再表态人民币不会升值,但对于人民币的中长期走势,并不是简单的说“不”那么简单!我们一方面要看到 风乍起: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一场风波 还是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轮人民币升值风波的来龙去脉。去年“9·11”恐怖袭击以后,美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美国政府为了挽救经济的颓势,悄然放弃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强势美元政策。这也让我们看到,国际汇率市场上欧元、日元等多种货币对美元汇率都走出一波大牛市行情。美元的贬值对刺激美国经济确实起到了良好作用,使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有所增加。但让美国人恼火的是,由于人民币实行的是类似于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因此对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顺差的中国并没有受到这次美元贬值的影响,反而从中间接受益——因为人民币对其它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实际上也进行了和美元相同程度的贬值!于是美国政界又开始在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上找茬,掀起这轮人民币升值风波。欧洲和日本对人民币的间接贬值,当然也心有不甘,先后加入美国的阵营。于是这些国家政界、经济界的不少大腕级人物不断跳将出来,发表希望人民币升值的言论,一场风波平地而起。 但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西方也有不同的声音。有“欧元之父”美誉的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先生就认为,中国人民币不宜升值,其主要理由可概括如下:第一,中国人民币目前不是可兑换的,但又正处于逐步开放的进程中,此时应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升值会导致人民币政策的不稳定。第二,人民币升值会造成出口下滑,外需不振,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对中国经济造成更大压力。第三,人民币升值会减少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第四,由于上述因素直接的影响,会给经济带来间接的负面影响,如企业的利润率降低,经济增长减速,失业增加,就业压力增大,增加财政赤字等。 在国内,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也存在着不同声音。主流的观点认为不宜升值,其理由和蒙代尔的类似,舆论界甚至有人将人民币升值风波视为美国的货币战争阴谋。 风雨磐石:人民币不会突然升值 权衡利弊之下,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升值问题强硬地说“不”!笔者个人认为其主要考虑的理由如下: 汇率是决定一国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所以不仅仅对进出口有直接影响,更是撬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杠杆。世界各国对汇率的走势都异常敏感,金融风暴中当各种货币、财政政策都失效时,货币贬值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正因此政策的过于有效,往往会带来其它国家货币的连锁贬值反应,所以反而成为一剂不得不最后才服用的“苦口良药”。究其原因,是因为贬值后该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会直线上升,而其它国家在货币相对升值后竞争力下降,而国家竞争力的下降,则是一个国家无法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立足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且其产品需求受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小,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竞争力主要源于成本优势,其产品需求受价格变化的影响很大,轻言升值,必将对经济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这也是中国政府选择币值稳定的深层次原因。实际上,美国以中美贸易逆差为由挑起这次人民币升值风波,并不明智。因为谁都知道中美逆差源于两国在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差距,而不是人民币汇率太低。T恤衫、长毛绒玩具等商品即使中国不制造,美国还是要从其它国家进口,因为美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使其不具备制造此类产品的比较优势。 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正面临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内经济刚刚走出通缩的阴影,外资、外需依然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 面对美国的无名之师,又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更涉及到主权的敏感话题,中国政府果断说“不”,可谓水到渠成。 洄漩:在升值面前的博弈 但是,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沉重的“不”字,我们能说多久? 了解美国的人都会知道,这个国家在霸道后面还很有策略。这次的升值风波,可能只是未来更大冲击的预言。其实美国人心里很清楚,人民币不会这么快升值,特别是不会在他们提出第一次要求的时候就屈服,所以,他们必须尽快投出第一颗问路之石。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在这次风波中并没有失败,反而收获颇丰。可以预计,在第一次人民币升值风波平息之后,第二次、第三次的风波就将接踵而至,而美国也在一步步的实现其目标。 但是,国际的压力仅仅是皮上之毛。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主权,不会对此屈服。真正的压力其实来自国内,这才是附毛之皮!换句话说,即使没有受到国际上的重重压力,即使没有引起大家关注的升值风波,人民币也可能在未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升值。 谁又能说不是呢?在过去的几年中,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经从并轨初期的8.7∶1升值到目前的8.27∶1,虽然还只是略有5%的升值,但已经可以从中看到发展的趋势和政府主动调整的能力。随着金融业改革开放的脚步,货币管制也将逐步放宽,市场对汇率变化将有更多的发言权,届时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将进一步凸现出来。 去年以来,美元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是压力的直接体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存在美元资本外逃的情况,虽然有巨额的贸易顺差,但外汇储备的增长量却反映不出这些顺差来。直到去年以来,在贸易顺差并不大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巨幅增长。如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累计才实现贸易顺差88.6亿美元,但在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中,仅仅是8月份一个月,中国外汇储备就增加了82亿美元,共计达3,647亿美元。这表明,越来越多的资金选择了人民币,而不是美元。为了鼓励使用外汇,外汇管制正在不断放松,如过去公民出境可携带的外币金额已经由2000美元放宽到5000美元。但面对美元的不断涌入,这些手段还只是杯水车薪。 2003年8月23日,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从7%上调到8%,算是来了个大动作。存款准备金率是影响货币供应量核心指标,这次上调意味着央行感觉到货币市场中的人民币供应量太大,将影响经济健康的发展。的确,由于大量的美元被出售给央行,央行不得不在市场中按照8.27∶1的比例兑换出人民币。3,647亿的美元储备,就意味着大约3万亿的人民币被投放出去,再加上今年迅速增加的贷款余额,人民币的确有供给过量的嫌疑。而过量的货币供应,就意味着通货膨胀。 当然,由于外汇储备的增加是资本流入产生的,可不可以通过加强管制,缓解这种压力呢?抑或是在其它方面如银行贷款、财政支出上缩减货币供应量,实现整体货币供求的均衡呢?这些看法也有合理之处,但都是权宜之计。本质上看,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产品竞争能力将不断加强,这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顺差,也会吸引更多的外资。所以今后的本外货币供给都还会持续快速增加,而不是减少。可以这么来形容目前戏剧性的局面,中国政府刚刚小心翼翼地度过通货紧缩的考验后,突然发现又面临通货膨胀的威胁。 从某种角度看,通货膨胀其实就是货币升值的替代方式。在币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的上涨,同样的一美元在兑换为同样多的人民币后,实际购买力下降了。这和币值上升,商品价格不变而带来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有异曲同工之妙吧。当然,如果用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完成隐性的升值,付出的成本可能比直接的货币升值大得多! 一语以蔽之,在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选择中,中国政府必居其一。而前者的代价其实小得多。这才是人民币升值无法回避的内在压力! 吹面不寒杨柳风:人民币稳步升值 其实问题已经很清楚了,人民币不存在是否升值的问题,随着经济的成长,升值无可避免。关键是升值的时机、方式和速度的选择。笔者认为,在政府监管下,一点点放开管制,逐步升值可能是较好的模式。 稳步升值和这次人民币升值风波不同。后者要求的是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度升值20%甚至更多,而前者则是缓慢有序地在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完成相当幅度的升值。由于升值速度和监管模式的不同,对经济的影响也有天壤之别。稳步升值不但不会造成对经济的不良影响,反而有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一,人民币正逐步开放,稳步升值既不会导致人民币政策的不稳定,反而会形成合理的预期。就如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采取强势美元政策一样,当时对美元的合理预期带来了长期经济繁荣。 第二,人民币稳步升值有利于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在稳步升值的开始阶段,确实会有部分粗放型出口企业受到影响,但这并不是坏事。淘汰掉那些单纯靠价格竞争的企业,有利于产业升级,完成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国家的整体竞争能力反而会提高。有学者建议用减少出口退税的方式完成产业升级和减少货币升值压力,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虽然短期看来对出口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以承受的,也是健康的。 第三,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吸引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由于外资形成对升值的稳定预期,投资国内除可以获得正常的商业利润,更有潜在的货币增值利润,非常有利于外资的保值增值。精明的外国投资者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综上所述,人民币在目前的局面下采取强势政策,稳步升值,也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次良机。简单说不,虽然看似振奋国人民心,却未必是最佳的选择。编辑/马辰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