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救助站启动三月尴尬不断 几成免费旅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0日03:42 时代商报 | |
沈阳市救助管理站自今年8月1日起全面启动救助和临时救济工作以来,到现在已经有3个月了。截至10月26日,已接待救助、临时救济对象391人,但其中真正符合救助条件、予以救助的仅38人,还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救助站面临救助对象甄别难、护送以及医疗问题、救助者不爱回家等救助难题。 救助站成了旅馆? 走进沈阳市救助管理站的大门后发现,过去密密麻麻的不锈钢护栏、全封闭式的大铁门已经全部消失,站内对外提供救助房间窗户上的铁栏杆,已全部拆除改为铝合金窗;水泥通铺也已被全部打掉,取而代之的是一人配备一张单人铁床,并配有行李、洗漱用品、餐具、拖鞋等;地面全部铺上了光亮的瓷砖;收容区也更名为救助区,改造后的救助站就像个旅馆。 聊起沈阳市救助管理站目前面临的情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对来自某郊区的祖孙夜晚来到救助站,声称被人打劫并要求救助,当工作人员要求其出示身份证时,该祖孙谎称丢失了。看看天色已晚,工作人员只好根据“在未确定身份的情况下,先实施救助”的原则,安顿好祖孙俩。第二天,工作人员本想仔细核对祖孙俩身份,他们却称不愿意继续接受救助,要求离站,工作人员只好按规定“放”了他们。后来,工作人员才弄明白:原来这对祖孙是来城里办事,赶不上回程的车才来到救助站要求“救助”的。而一些外地来沈旅游的人员,看好了救助站这个免费旅馆,编造各种理由要求“救助”,旅游完毕返城时还不忘向救助站索要回程的车票。 医疗费用谁买单? 其次是经费问题。记者就曾在沈阳市救助管理站上岗第一天,亲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患有重病、神志不清的老者不知被谁“扔”到救助站门口,工作人员反复讯问后,未能确定老者身份,也没有联系到老者家人,最后救助站只好先将其送至附近医院进行治疗,待老者清醒后再与其家人取得联系。这位工作人员说,该老者的医疗费用需要不少,这只能由救助站在救助经费中支出,而这将会使其他方面的救助费用有所减少。所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救助站都感觉左右为难,不实施救助有悖道德,实施救助又感到“囊中羞涩”。 救助对象管理难! 记者了解到,现在经常有一些救助对象晚上来要求救助,白天却不声不响离开,然后第二天晚上再次返回救助站要求救助,如果救助站拒绝救助,他们就在救助站里大吵大闹,不肯离开。还有一些老、幼或者残疾无法认知自己行为、无表达能力的人,因无法查清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户口所在地、住所地,而长期滞留在救助站内。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收容遣送站是采取“约束式”的管理方式,而现在救助管理站采用的是“开放式”的管理,救助人员救助期满或自愿放弃救助离站时,救助站不能限制,所以对于这部分救助对象,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实在是无可奈何。本报记者王术实习生梁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