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不要在孩子的心灵上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1日11:54 中国经济时报 | |
作者:太史弓 “√”与“×”,可说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符号。学生时代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几乎是天天见,作业上、考卷上少不了“√”“×”;进入社会,要填各种表格,应付各种调查,还是少不了打“√”与“×”;随着政治文明的进步,民主选举、民主测评多了,更是少不了打“√”与“×”。对此人们已习以为常。很少有人注意到,“×”虽是一种符号 单从“×”的形状看,也许会让人联想起一个著名图形:一个骷髅头下面,正是这样一个“×”,上面还作滴汁状;还会让人联想起,那些被执行枪决的犯人背后所插牌子上,也有这样一个“×”。听报社人讲,有的领导毙稿子,就是在稿子大笔两挥:“×”。“×”并不仅仅只用来代表“错”、代表“不”,还能代表恐怖、代表死亡。而且,“×”是冷酷的,冷酷得毫无商量的余地,一道题被打了“×”就是零分甚至扣分,一篇文章被打了“×”就是白写,一个人被打了“×”就意味着人生的终结或政治生命的终结,一言以蔽之:“×”,真是酷毙了! 在社会日益进步、文化日益昌明的今天,实有让“×”从公众眼界中淡出的必要。当然,人的喜好不同,表达意见的方式不同,有人就是喜欢用“×”来做裁判与决定,那当然只能悉听尊便。但我认为至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以及学校教育中,应限制“×”的使用,而以其他较为适当的符号来代替。我们不是天天都在讲“人性化”吗?减少“×”的使用,降低“×”在公众视界里出现的频率,其实就是在为这个社会增加人性化。限制“×”的使用并非强人所难,现在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不就已经不再使用“√”与“×”,而以“画圈”“留空”代替了吗? 面对“×”最多的,当属那些从小学到初中的孩子,“×”给他们所带来的心灵上的伤害、压抑,所蒙上的阴影,也许有时是微乎其微的,但却是不可忽视的,况且有时也并非微乎其微。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呼唤“人性化”,谈起教育来大家都在讲“欣赏教育”“肯定教育”,而“×”的使用明显与“人性化”有悖,更与“肯定教育”“欣赏教育”不相一致。让人高兴的是,目前已有学校做出表率,据《京华时报》11月7日报道,北京市朝阳区精诚实验小学已经在学生作业与日常测试中禁用“×”,记者在翻看学生的作业时,没有看到过去那些令人难堪的红“×”,做错的题目都被一个个不起眼的小红点和小横杠标记出来。 欣赏教育、肯定教育当然绝不意味着不讲原则,它只是强调一种方式方法,更是强调另外一种原则:在讲原则的同时,莫忘对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小心呵护。在学生作业、试卷上禁用“×”,正是这种原则的体现,就是为了不再在孩子心灵上打上“×”的印记。 我注意到,北京市朝阳区精诚实验小学所做的“表率”,并未引起社会多大关注,这多少令人有些遗憾。但我更相信,有人走出了第一步,一定会有人走出第二步、第三步的,并且还会推而广之——与时俱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