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参考:挑战请等一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2日12:28 青年参考 | |
刘建 “如果王涛真的死了,就有劳你多给我儿子拍几张照片,如果方便,请你把我儿的头发剪一缕,拜托了,拜托了……” 这是登山队员王涛的父亲含泪对我的请求。 玉珠峰山难,发生在2000年5月6日。我是救援队的一员。 玉珠峰位于昆仑山中段,海拔6178米,是中段最高峰。山上有几条巨大的冰川,冰川上布满了裂缝,有明有暗,随时都有危险发生。广东绿野登山队和北京K2登山队在攀登玉珠峰时遭遇暴风雪,5名队员突然失踪。 发现王涛的遗体是在5月16日,当时王涛的遗体呈半坐半躺状,面部呈紫黑色,左手没戴手套,脚上只穿了一只冰爪,发现他时,天空盘旋着无数只乌鸦…… 据队员唐杉分析,当王涛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来到C1营地时,营地已经撤走了。绝望中的王涛脱下左手手套丢在地上,将冰镐扔在一边,瘫坐在地上。精神崩溃后,寒冷立即将他包围,他可能就是这样被冻死的。说话时,唐杉眼里闪着泪花,他说:“如果给王涛留下一顶帐篷,他会奋力再爬80米,钻进去,就有可能脱险。” 大家都在抹泪,这个冰冷的夜被泪水湿透了。 还有两具遗体没有找到。 晚饭后开始清理装备,由于睡垫不够,我和另外5名队员只好睡在准备用来裹遗体的彩条布和塑料布上。这一夜,风一分钟都没停过。 第二天,我们向山上进发。 山上的风越刮越狠,我们时不时要躲在岩石下避风。眼看快越过第一道山脊时,一阵狂风吹过来,这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大的风,那架势仿佛要把我吹飞起来,脸皮像要被撕裂。狂风中我无法呼吸,也无法站立,只好用雪杖死死顶住。 看来暂时是冲不过风口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几次试着想冲过去,可每次都是快到山脊就被风吹下来。躲了近一个小时,在我们前面的刘福勇等人在对讲机里问怎么还不过去,他们在那边已冻得快死了。于是我领头顶着风,鼓足了气,冒着被吹飞起来的危险,一步一步艰难地闯过了风口。 冲过风口,见山顶有一个微红的点,就打开对讲机问:“你们是不是在岩石下避风?”对方说是的。我又顶着狂风以“之”字形往山上冲,每走几步就要休息一下,有时不得不用背部顶风退着向前。好不容易到达山顶,当我喘着粗气定睛一看,我傻眼了,原来“红点”只是两块发红的岩石。 这时,对讲机里传来东南坡的声音,他们已发现并确定两名失踪者遗体。至此,5位失踪者的遗体都找到——他们全牺牲了。 得知这个噩耗时,死者的家属都没有失去理智,不知是“长歌当哭要在痛定之后”,还是“肝肠寸断泪已涸”,在抢险队员面前他们表现得异常平静。 由于遇难队员的遗体在冰山上,不可能背或者拖下来,大部分只能就地掩埋。对于这个无奈的决定,家属也想开了:“就让他们和雪山作伴吧,他们爱这里。” 我走到王涛的遗体旁,开始拣压在他身上的碎石——这之前,新疆登山队已简单地处理了一下。王涛的右脚先露出来,是一双高山靴,没有冰爪,我慢慢地往上摸,他的膝关节是微微弯曲的,那弯曲的腿像是一张运足力拉满了的弓! 我用手轻轻拂去他脸上的尘土,一张英俊的脸显现出来。我的眼泪从心口汹涌到眼角。遵照他父亲的嘱托,我要剪一束头发带下山去。拿着剪刀,我的心在颤栗,我仿佛看见血从一丝丝乌黑的头发里淌出。每剪一下,我都用左手指隔开,不愿让剪刀碰到他的头皮。 西藏登山队的旺堆默默地走到王涛的遗体前跪下,找来梵香准备敬这位可敬的大哥。我也脱帽走过去,划火柴点香,风还是那么大,划了十几根火柴,好不容易才点燃。旺堆问我:“汉族人怎么拜?”我教他,他磕了三个头,把香插上……这时,我看见王勇峰的墨镜下流出了亮晶晶的眼泪,刘福勇甚至抽泣起来。我扭过头想用风帽擦干泪水,可不知为什么越擦越多。 山上的雪被晒得很软,有时踩下去齐腰深,有的地方坡度超过45度。为了预防滑坠,大家在5个方向控制着往下拉。远远看去,像一朵梅花开在皑皑的白雪上面。 数十名武警战士不顾高原缺氧,在冻土上挖了一个1米多深的坑——这就是王涛的坟墓。王涛的左手是伸展开的,怕坟坑不够宽,我又与武警战士一道将坑加宽了近20厘米。 王涛的遗体一抬下来,他父亲就扑倒在上面,撕心裂肺地痛哭起来。他想看看儿子最后一面,但我们知道,遗容惨不忍睹,还是让他心里留住儿子从前的模样为好。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过度伤心可能会要了老人的命。 王涛是重庆人,31岁,毕业于四川美院,曾经是一家电脑公司的美工。另外4名遇难者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都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的优秀白领,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年龄最小的是这次遇难的惟一女性,只有26岁。 5名队员用绳子把王涛轻轻地放进墓穴,这时现场响起阵阵呜咽声,在场的全体队员脱帽致哀。葬礼是为5位遇难者举行的。 葬礼后,马尧跪在王涛的坟前哭得全身痉挛起来。作为广东绿野登山队的队长,他认为自己对这次山难负有难以逃避的责任,3位同伴的死让他背上了良心的十字架。这十字架他要背多久? 面对白雪皑皑的玉珠峰,我又一次怆然泪下。向大自然挑战的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谁来界定这种精神的意义?我们可以为职业献出生命,为了爱好,也要如此吗? 登山不仅仅需要勇敢和热情,更需要科学的理性的思考。这5位登山队员的死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当你向大自然挑战的时候,你首先要做的是:尊重大自然。 声明:《青年参考》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