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初等数学版的“秋菊打官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2日15:39 光明日报 | |
作者:王晓宇 已经持续5个月之久的江苏省高考数学卷错题风波又起波澜。近日,包括11名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12位科学家发表声明,对今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的一道选择题给出了一个集体“答案”——这是一道必须纠正的错题。院士介入“纠错运动”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2003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的错题问题早在6月7日江苏数学考试结束后就被发现,当时许多师生向招生考试部门提出质疑,曾经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然而,“错题风波”历时数月,经4次辩论与论证,教育部门得出的结论仍旧是“江苏数学试卷第1小题不是错题”。对此,院士们表示“深感遗憾和不安”,他们建议“有关部门实事求是地承认题目错误,分清是非和责任,并向群众作出解释”。 对于院士们的联合声明,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在接受采访时对媒体表示,教育部一直很重视江苏“错题风波”,但各方对该题的对错“有不同意见”。袁贵仁说,现在12名院士联名认为这道题有错,他也很希望听听院士们的意见,再组织论证,“最后一定会有个科学的结论”。 “数学是最容易辨别是非的。”联合声明从这句华罗庚的名言开始。确实,引发争议的那道选择题仅仅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问题,一个初中生就可以做出判别,但为什么会悬而不决如此之久?而且需要动用如此多的社会资源进行论证、最后还劳动院士出来说话呢? 客观地说,那道题错得并不十分厉害,但有错的事实不能否认。假如有关方面在问题发现后的第一时间就把此题作废,以使其不影响高考评分和选拔的公平性,本来是再好不过了。假如阅卷结束后有关方面能够公开认错,恳请公众的谅解,想必也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实际上,高考出题者也不是圣人,偶有疏忽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但经过5个月的拖延,浪费了那么多人的精力和时间,还以“有不同意见”、“该题仅仅是容易误导考生”等话搪塞,就很让人费解了。 《南方周末》称: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它是一个寓言。《新闻周刊》质问:一道普通的高考数学试题被疑出错,事关政治问题还是学术良知?固然有些言重,但有关方面的作风如此,让舆论不能不说点“狠话”了。某种程度上,“错题风波”确已演变为一场初等数学版的“秋菊打官司”了。我们都难以忘记秋菊挺着大肚子,从乡里到县里、市里,告来告去,只为“讨一个说法”。读到《南方周末》上院士签名的联络人、62岁的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如曾纠正江苏高考错题屡败屡战就为一句真话的报道,不能不把头发花白的朱如曾与秋菊联系到一块。也许,在某些东西面前,朱如曾与秋菊一样,都是弱势群体吧。 为一道初等数学题闹到这个地步,当然让公众失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公众、科学家和媒体联手作战,不依不饶,辩的是是非,求的是公正,追求的是“排除对学术独立的干扰”(当然,这样一道数学题本来还称不上学术),希望的是“社会风气更加清洁公正”,这一事件的进程本身就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数学是最容易辨别是非的,但“人间的数学”也许并不容易辩明是非。但不管如何,那终究是数学问题,不会比秋菊的官司复杂多少。让我们像期待张艺谋电影的有力结尾那样期待着某种结局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