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政一周年:中央领导人新思路应对新形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7日10:10 瞭望东方周刊 | |
文/胡奎、辛鸣 "新政"──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新形势要求中国新领导人必须拿出新的思路和措施来应对 一年前的11月14日上午,温文尔雅的胡锦涛和他的8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新同事一 后来,"新政",便成为了中国民间和国际舆论在评论中共新领导人时,不约而同用到的一个词汇。 "锦涛挺住" 非典期间,互联网上曾出现一个帖子,内容只有标题的一句话:"锦涛一定要挺住。"随后,"锦涛挺住"成为了一句百姓的口头语。这使不少人想到那句著名的"小平你好"。 大概,写帖子的网民觉得胡锦涛也会经常上网,能看到它吧?后来,在曼谷的APEC会议上,有记者问到胡锦涛这一年最伤脑筋的事情是什么。胡锦涛说,那就是非典。 其实,在当时,比非典病毒更可怕的,是陈旧的官僚制度。官员们的麻痹大意和近乎本能的刻意隐瞒,为病毒的肆虐打开了方便之门。他们甚至把虚假情报传到了中南海。 新一届中央政府毅然撤去了卫生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长孟学农的职务,同时对外界公开疫情。这一举动像扔了一颗炸弹。人们对胡锦涛等人的执政风格与理念刮目相看。 "锦涛挺住"的含义并不简单,它意味着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能力得到了民众的认可,从此不再有人怀疑它的果断与谋略。这或许是胡锦涛在他的本命之年里最大的收获。 2003年的一系列危机以非典最有代表性:它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这个中国要害主题形成了最直接的挑战,并暴露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脆弱面。它其实就是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这种危机出现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新的特点。 危机揭示了中国的任何一个执政者所面临的挑战。一些学者认为有这么几点: 一是在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时如何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二是减少地区和城乡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把正在趋于分化的中国社会经络重新组合起来; 三是对一个原来适应计划经济和农民社会的政治和法律制度进行和平改革,使得中国的政体适合于中产阶级、城市地区、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四是对中国外交政策进行调整,使过去那种以对外界作出反应为主的外交,转而对由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增长而产生的问题,发挥更加活跃和更具建设性的作用。 其实,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已经鲜明地提出了应对挑战的总体设想。对于胡锦涛等新政执行者来说,则是直接地面对和实施。他需要找到一个切入口。 胡锦涛的"归零心态" 一般而言,新执政者的首要目标是取得执政的合法性。当然,这种合法性,并不仅仅是来自党内的选举或者任命,仅从中共80多年的历史来看,这也是一个十分错综复杂的问题。 胡锦涛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之一,就是他就任总书记20天后的西柏坡之行。不妨说,新政始于西柏坡。 位于太行山麓的西柏坡是中共中央旧址。1949年3月23日,从这里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当时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对他的同事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今天是这场考试的继续。"这是胡锦涛在西柏坡说的话。回头来看,胡锦涛到西柏坡,并不是简单地讲述从中学课本上就能读到的革命家史。 下面这些,后来都被认为是新政的重要纲领性内容:在重提毛泽东的"两个务必"(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同时,胡锦涛强调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以及"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我们的执政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语句。分析家认为,这其实是在将面对重重危机和挑战的中共拉回到了一个"理想的基本面"。 中共中央办公厅一位权威人士在接受《瞭望东方》采访时说,到西柏坡考察学习的行为对于理解新政十分重要。它显示了在北京政治中心历练多年的胡锦涛的一种"归零心态"──从头开始,重新学习,从人民大众身上汲取执政力量。 平稳过渡 新班子曾有一个关键时间段,那便是自3月政府换届到6月非典高峰,所谓的"新政百天"。这期间,是胡锦涛等人突出展现执政风貌和能力、度过执政风险关头的时期。 3个多月里,胡锦涛强调法治和政治透明度,视察贫困落后地区,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倡导礼仪改革,以务实认真态度大力推动全民抗击非典,以国家元首身份参与大国首脑外交……令人耳目一新地表现了鲜明的个性。特别是,他还倡导新闻改革,要求把电视摄像镜头多对准老百姓,而不是官员。 如今,中国民间已有多种渠道发表意见,影响政策。新一届政府推行信息公开,意在把判断力还给人民。 新一届领导人懂得如何迅速地走进民众心里。有道是"君子不入险境",但是,海内外媒体都看到了,非典期间,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多次深入疫区,亲临第一线,与民众零距离接触。在广州疫情严重之时,胡锦涛亲赴广东视察,没有事先安排地突现在广州闹市,令市民激动不已。 新政的一大特色,就是从老百姓最深恶痛绝的事情开刀:反腐败。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和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的落马,堪称今年的两大力作。为监督高官,新一届政府还推出了巡视员制度。 更多的务实之举被民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经济增长能不能达到目标?由于有非典影响,这是当时新政的一大悬念。通过种种努力,中国经济结束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恢复调整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前三季度经济增长8.5%。 能不能给民众带来实惠?新政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致力于改善从农民、下岗工人到私营企业主和归国留学人员的生存状况。 通过这些,人们逐步体会到了新一届政府的一些特征:它把执政的基础建立在民众内心的评判中;它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务虚名、不图虚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它把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视为政治道德的底线。 随着全国省部级领导班子的换届的完成,新政逐步把一些更重要的改革提上了日程。到10月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时,提出了一系列施政纲领。 至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实现平稳过渡。 "日新之谓盛德" 到目前为止,新政已获得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人都感到了一种充满希望的气氛。 《瞭望东方》访问的一位领导干部,拿出了他保存的一份北京报纸,这份报纸报道了胡锦涛西柏坡之行的一个细节: 今天我们要采访的两位嘉宾是胡锦涛同志走访过的两位农户韩花珍和史素格。 问:胡锦涛同志是去年12月6日到你们二位家里看望的吗? 韩、史:是。 问:你们有没有为他做什么准备? 史:没有。我们从来没有为迎接他做准备,只是打扫了一下家里的院子。 问:您当时不知道是胡锦涛同志要来吗? 史:从来也不知道是总书记要来呀! 韩:头天晚上村里才跟我们说,家里原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 问:他是非常关心你们的生活问题和收入问题吗? 韩:对。 史:他问长问短的,主要是关心我们的经济收入,看我们过得还苦不苦。 问:胡锦涛同志走访二位家里面的时候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史:特别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就和我们自己家的人一样。 韩:我那个重孙子到他身边坐,我说你叫爷爷,爷爷好。总书记就把他抱了起来,亲了他脸一下。 问:他在您家只呆了十三四分钟吗? 韩:对。 问:您告诉我十三四分钟的时间,是什么原因让您觉得他能把这个国家领导好呢? 韩:他来家里不让我们作任何准备,说家里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他害怕老百姓为难,他害怕给老百姓增加压力。 "他害怕老百姓为难,他害怕给老百姓增加压力。"这位领导干部重复地念了一遍。他已经很多年不保存报道领导人活动的报纸了。 有人编了一本书,叫做《日新》,记述了一年来人们对新政的看法。书中说: 日新是一种状态,恰如《礼记·大学》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日的中国都有各个方面的新变化; 日新又是一种品质,亦如《易传·系辞上》所言,"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无论在什么事情上都能与时俱进。 日新还是一种希望,"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我们要尽快从各种不合时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新政略解 一位国务院官员说,所谓"新政",并非是以领导人更替人为界定的,而是从时代发展的客观进程来看。当胡锦涛和他的新班子登上政治舞台时,中国正处在历史的拐点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新形势,要求中国新领导人必须拿出新的思路和措施来应对。 一位资深的中共元老告诉《瞭望东方》,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政治以往的特点都是依靠"强人政治"的权威来维系,而今天正迈向"常人政治"的时代,一个人说了算的时代过去了,制度化的集体决策成为了新的历史趋势。 还有人说,新政就是办许多让老百姓受益的新鲜事情。 也有人说,新政其实没有太新的主张。统计发现,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新"字,其要求新领导人革新、创新的期待非常明显。事实上,这一年来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创新举措,基本上都能在十六大报告里找到源头。其中,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更是对十六大报告有关表述的进一步具体化。 根据人们的描述和感受,新政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一是开始把十六大确立的指针施行在治理国家的具体实践中。 二是创造了一种掌控艰险复杂局面的新经验。抗击非典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将其具体表述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四是在改革上有新手段。正是这一届政府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模式,进入到突破体制性障碍的纵深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的新一轮改革正在带动利益格局的重新组合。 五是为政治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实际内容。比如,尊重宪法,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新领导人特别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认为没有政治文明的发展,其他两个文明都没法推进。 六是改革了呆板的宣传报道模式,强调"三贴近",提出"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 七是用新的思路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比如,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废除收容遣送制度等。 八是港澳台工作的新思维。比如,尊重香港民意,创造性地化解香港危机。 九是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进行新一轮裁军。 十是全方位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较好地应对了美伊战争、朝核、人民币汇率等局势,并把大国关系提升到了新高度。 十一是以改革的精神推进中共自身的建设──称之为"新的伟大工程"。重点是改善党的执政能力,并提出"党的建设必须从中央政治局自身抓起"。 据权威人士介绍,这一届政府的特征,可以用"为民、务实、清廉"来概括。有关将来的安排,按照新领导人的考虑,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位人士强调:"新领导人已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但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对经济有反作用,有时至关重要。" 声明:《瞭望东方周刊》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