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政府投资培训农民的积极意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7日11:0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作者:郭振清 据日前《人民日报》报道,近日,成都市武侯区投资200万元打造的全省首个农民就业服务中心正式启动,60多名农民学员参加了第一期培训班———制鞋业技能培训。这是今年以来,成都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做好农民培训这篇“大文章”的一个典型事例。 报道说,按照规划,2007年成都城市化率将达到42%以上,70万农民将转为市民。为此,成都将在2003年~2007年全面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专门对“农转非”人员、失地农民等进行职业培训、创业培训。无疑,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日渐加快,做好“农转非”人员、失地农民等的职业培训、创业培训,业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篇不容忽视的“大文章”。而做好这篇“大文章”的关键就是要切实增强维权意识,增强超前介入、舍得从源头投入的意识。 我们知道,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他们的各种生产劳动技能也都是围绕土地而获得的。一旦离开土地,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生存和就业必将成为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在这种情势下,倘若不让他们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获得新的文化知识,掌握新的劳动技能,而任由他们走进城市的生存空间,则不但他们自身的生存生活难以维系,同时还势必给城市就业形势增添新的难题和压力。 因此,在这一进程中,适时做好“农转非”人员和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工作,让他们在正式跨入城市大门之前,掌握一技之长,拥有一专之能,是实现他们劳动权利、保障他们就业、工作等合法权益的前提和基础。从这点来看,成都市政府投资培训农民的举措值得借鉴。 正如报道所说,过去,家政服务、餐饮酒店服务、园艺工等就业、创业培训一般都是针对城市下岗职工的特殊福利政策,对此人们并不陌生。现在,成都市的相关政府部门不惜投入巨资,主动将这一城市职工的就业培训“优惠待遇”推广到广大农民朋友身上,让他们在加入城市居民行列的同时也获得了跟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资格和就业机会。 成都市推出的这一举措,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在“农转非”人员、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上不超前介入,不及时实施就业创业培训,其直接的结果将导致进城农民的盲目流动和低就业率,而由此导致的社会稳定等诸多难题又将迫使政府部门重新回过头来关注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成都市政府投资培训农民对于解决当前困扰社会各界的“欠薪”难题同样具有一定意义。我们知道,造成当前诸多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屡遭侵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一些人自身法制观念淡薄,依法维权意识较差。而培训的内容涉及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常识,这将有利于开阔进城农民眼界,增强其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