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新闻:“鲜橙”的滋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1日15:11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作者:李泓冰 ●东方卫视改版一个多月了,它的标志是一只亮丽水灵的“鲜橙”,叠加着一颗打眼的五星。在全国各省区市的卫视中,它通过对新闻前所未有的重视,一口京腔的原央视“东方时空”主持人坐进“看东方”新闻直播节目中的侃侃而谈,流露出几许“央视腔”而独树一帜 ●量化一个世界级城市,不仅仅要看它的GDP总量、看它的百姓富裕水平、看它的城市服务功能,以及与各国各地区的交往频度,也要看它的信息交换通道是否足够、宽阔、畅达,有没有世界一流的报刊、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站 最近,来自上海媒体的一些变化引起人们的关注。 东方卫视改版一个多月了,它的标志是一只亮丽水灵的“鲜橙”,叠加着一颗打眼的五星。在全国各省区市的卫视中,它通过对新闻前所未有的重视,一口京腔的原央视“东方时空”主持人坐进“看东方”新闻直播节目中的侃侃而谈,流露出几许“央视腔”而独树一帜。还有新创刊的《东方早报》,以对开张刻意地追求大报规格。新改版的《青年报》,形式和内容整个就像北京一些早报的翻版。 这些不约而同的新媒体亮相,让一些细心的观众和读者感到,上海媒体的改进正渐次推进。 刚刚亮相的那只“鲜橙”———东方卫视,命名就与众不同。长达6个小时的新闻直播板块,每个小时的准点新闻,显而易见是把新闻摆在了突出位置,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凤凰卫视当年的势头。在上海的一些重大新闻,以及江西丰城的矿难、甘肃的地震、黑龙江的日本化学武器害人等事件发生后,东方卫视的摄像机都频频出现于现场,让它在上海和全国1300余个落地点的观众,开始饶有兴趣地关注这个从前在叫“上海卫视”时并不起眼的频道。一些业内人士甚至忍不住将东方卫视的开播与央视最近的革新联系在一起,认为两者似乎构成某种竞争关系。而东方卫视的负责人赶快出面表示,自己其实绝无叫板之意,且与央视合作密切。 上海惊人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那种坚决而又平缓、上下有序互动、始终讲究章法的操作技巧,不知让多少地方琢磨着、模仿着。如今,在经济已经是千丝万缕地交织的环境里,上海的主流媒体都在与时俱进。仍以电视为例,数年前,当许多省区市的观众可以手持遥控器、在数十个来自外地的卫星频道上自由转换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上海人仍然只能在十来个频道中作有限的选择。外地的卫视进入上海,与上海卫视在其它地方的落地,曾经是一件颇为艰难的事情,以至于招来些许猜测与抱怨。因此,现在上海与各地卫视互为开放的格局,特别是东方卫视的推出,就有了某种开先风、领新潮的含义。上海与全国的沟通,又生出了一条更形象、更顺畅的渠道。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上海曾经不光是经济中心,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解放后,上海因经济上的贡献之巨,一直被视为“共和国长子”,在文化上同样为国家作出过很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目标与定位,是锁定“世界级城市”。而量化一个世界级城市,不仅仅要看它的GDP总量、看它的百姓富裕水平、看它的城市服务功能,以及与各国各地区的交往频度,也要看它的信息交换通道是否足够、宽阔、畅达,有没有世界一流的报刊、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站。几乎每一个国际大都市,都会有一家甚至几家能产生世界影响的传媒机构,它们的声音会在各国的媒体上被一再地放大,使这些声音所立足的城市形象与气质日益鲜明,并无远弗届。 东方卫视等上海媒体志存高远,他们的努力还只是开始。我们有理由对这篮“鲜橙”的滋味,寄予更多期待。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