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大红灯笼空心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5日11:01 国际先驱导报 | |
【作者】苏红警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当中国的电影、歌剧、舞剧都必须借助张艺谋的智慧或者说他的名声,来引起人们的注目,乃至铺平通往世界的通途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诘问:究竟是张艺谋具有博古通今、艺贯中西的奇才,还是我们各行各业太缺乏创意的艺术家? 如果说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对苏童原小说的彻头彻尾的改写的话,那么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则是对电影大刀阔斧的颠覆。改成舞剧后,张艺谋无法在一出相对叙事能力较弱的舞剧中表现出电影中性争宠这样的复杂主题,而使《大红灯笼高高挂》出现了主题的根本转换。 在舞剧中,最大的抽梁换柱的改动,就是不见了电影中至关重要的四姨太这个视角,而把三太太的偷情故事,作为主要情节。舞剧改变了电影女人之间的内耗主题,而把锋芒对准了电影中未加涉及的老爷压迫,使得整个舞剧的故事,实际上近似于《雷雨》的主题及情节了,里边以仇恨的象征出现的二太太会让人看到繁漪的影子,这种情节,又杂合进《秋海棠》、《风雪夜归人》中大同小异的姨太太与戏子偷情的俗套。 此外,作为舞台艺术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不需要像电影那样承担过分沉重的思想,这使张艺谋可以发挥他一向擅长的对视觉效果上偶有奇招的长处。在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进行场面的转换,突破舞台的框架,突出象征性。但除了这些“包装”外,张艺谋无力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内涵。他更像是一个匠人,而不是一个艺术家。 在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虽然塞入了所有有关中国的符号,如京剧、麻将、照壁等,却对这些符号的指向信口开河,如第二版中用一个巨大的骰子代替了首版中的桌子,立刻被玄奥地引申出命运的不可捉摸,这似乎又一次证明了张艺谋那种喜欢小题大做地把一些小道具升华为其无法承受的重大意义的痼疾(如灯笼象征性的主导)。他被这些游离于主题的细节所连累,却缺乏一气呵成的思想深度与厚度,这正是张艺谋在得意于自己脚踩多种艺术的大船之余,让人为他感到悲哀之处。 不错,大红的张艺谋高高地挂起来,但他挂起来的只是半偶然、半机遇促成的张艺谋品牌,就像那个灯笼一样,有着绚丽迷人的外表,但撕开灯笼的外表,发现里边空荡无物,因此,我们可以说,他一手炮制的大红灯笼,最恰当地说明了张艺谋的艺术本质,也典型地揭示了他得以到处悬挂的原因。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