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语文教学亟待变革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0日14:02 东方网 |
司徒伟智 近日,从几家网站和报纸,都看到转载王蒙先生对于语文教学的批评。可见大家颇有同感。 我也是百分之百的赞成派。王蒙说:“小孙子说我不会做他们的语文题,我不信,可是真拿过来一看,确实傻了眼,这是道选择题,要求选出与"窗外有棵杨树"意思最接近的一句话,给出的三个选择是:一棵杨树长在窗外;窗外有一棵树,是杨树;从窗内看出去有棵杨树。我觉得都差不多,确实不会做了。"的确,三个选择,均无不可啊,何以只能择其一?只要讲发自肺腑的真话,而非盲目鼓吹“皇帝的新衣”,则我绝对跟老王一个样:不会做。 我的赞成,还因为有更加个人化的原因。这也使我更能体会王蒙所讲的一个心酸的笑话——“教改后,我的一篇微型小说《羊拐》被选入某地的教材,内容是当年我在新疆时,三五岁的小女儿留在北京外婆家,那时候小孩都兴玩羊拐,我回去探亲时,听见女儿直叹息:"唉,我就没有羊拐。"我就暗地里许下愿,一定要给女儿带羊拐回来。等我搜集了多半口袋羊拐又回北京探亲,可谁知女儿很不屑:"早过了羊拐了,我不玩羊拐了,玩皮筋了。"课本里要求学生选择小说的主题: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疼孩子,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一切事物都不断变化,人应该与时俱进。正确答案是最后一个,可是我自己觉得小说的可爱之处在于有很多层意思可以回味:既有想得到时没得到,得到了不珍惜的意思,也有小小的时间差带给人的各种遗憾,还有可怜天下父母心等等。看到小说的意味被肢解,感到挺难受。” 这些年,十分荣幸,不才如我,竟会有几篇短论被分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及配套读本、辅导读物。于是也曾碰上友人的孩子为教师布置的议论文阅读分析题找上了门,那逻辑原本不错:“你会写议论文,自然也会分析它的字、词、句、段呀。”岂料第一回合就败下阵——从三个意义相近的连词中选一个填空格,我说选哪一个都行,但听话的孩子第二天这道题便吃了个叉。“隔行如隔山”,我顿悟自己之不济,就此高挂“免战牌”,不敢再好为人师。 可惜,教训仍吸取得不够。终于又有一天,一个孩子的爸爸来电话:“这道题是从你的文章里引出的,你总该有把握回答吧?”经不起激将法,自忖自家文章自家知,这一回总可以试试的。十余年前发表的《正是为了保护人》,被收入浙江出的《高考总复习导引·语文》,从中引出了两道习题。一道围绕文中第三自然段——“保护人,本来是至高无上的事业。但是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就像春秋时期政治家子产告诫游吉的:你日后为相,''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唯其有火一样严厉的法律手段——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吏不容私,法不稍纵,心存不轨者才不敢以身试法,倒容易得个善终。” 习题问的是:“作者引用子产的名言,其用意是:A、借此证明治国以严即爱人以德的观点。/B、着力强调采用严厉的法律手段可以减少犯罪人数。/C、意在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主张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治国。/D、含蓄批评今天有些人对目无法纪的人姑息纵容的错误行为。/答:()” 我迟疑一番,C项意义不大,A、B、D三项则不失我本意,都可以填。但是,电话那头传来哈哈一笑:“错啦。书上面有答案,只能填一项——B项。”我哑然无语。 是不是自己跟不上一日千里的形势,真是不中用了,赶不上趟了,竟连自己文章中化出的“标准化考题”也弄错了?好在两年前那场呼吁语文教学改革的讨论,许多校内校外的有识者坦承难以应对所谓的“标准化考题”,好在如今连王蒙先生也持同样看法,眼见愈益多的“同道”,我渐渐恢复了自信。终于开始想到:症结大抵不在我们能否答题,而在于出题那一面吧。 “诗无达诂”,文学作品的意义总是丰富且复杂。成功的作品无不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所以“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怎么可以凭藉师长的话语权,就随意肢解作品,还逼迫学子去强作解人,削足适履呢? 语文教学亟待动手术了呢。什么时候才能让那些又偏又怪又含混的“筛选”“填空”少些、再少些,让我们的孩子重新捧回“多读多背多写”这个曾经造就了无数大师大家的语文学习传家宝呢? 相关专题:2003 “年度新闻评论”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