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详述杀人方法等于教人犯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0日14:16 信息时报 | |
作者:孙正龙 据媒体报道,36岁的苏州某医院医生邱小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用麻醉剂不断摧残妻子的身体,并于今年9月11日晚加大麻醉剂剂量,眼看着妻子慢慢死去。 该媒体竟然对整个杀妻过程进行了细致描述,题目就叫做“苏州‘麻醉剂杀妻’案纪实”。报道说,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邱小强依靠自己的医学知识,丧心病狂地策划了一个周密的谋杀计划。然后就把“计划”实施过程进行了描述,什么“首先利用妻子对他的信任和依赖,每天都十分‘殷勤’地为妻子端茶送水”,什么“在妻子喝的咖啡或者茶水中,每次都加入一种无色无味的麻醉剂”,就连是什么麻醉剂都写得清清楚楚。然后,又从医学上对过多服用这类麻醉剂会造成的结果进行了说明。接着把顾某开始出现的症状介绍出来。在“下毒手”描写中,把多少支什么麻醉药倒进什么,饮后出现什么症状,都一一说出。 这还不够,报道中又特别对这种“专业技术杀人”的情况进行介绍,说这种犯罪手法正悄悄地渗透我国境内。接着介绍国内的两个例子,而且都把用什么药、怎么用、用后症状等公布了出来。 看了这个报道感到太荒唐,也太可怕。这不只是会给心怀鬼胎者以启发,更是可以使之直接模仿。虽然不能说一定会有人依照报道中所提示的方法去犯罪,但是其潜在危险是肯定存在的。 这样的模仿已经有了前车之鉴。本来是一部法制宣传片,结果却被当做“免费教材”。据报载,外地来京人员曹某早有偷车念头,一直苦于不知道偷车方法。一次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部法制宣传片,片中讲述了一件盗窃机动车的案子,且说得比较详细,曹某茅塞顿开。他认真观看了电视上描述的偷车手段,随后开始作案。 这样的“无意”泄露,其实往往是一些媒体的“有意”追求造成的。或追求独家,或追求新异,或追求深度,或追求效益等,都有可能使得媒体眼睛只是盯住了所谓的“新闻点”,或“市场卖点”,而忽略了社会效益这一“关节点”。 新闻报道当然要讲求新闻性、公开性和透明度,但也要讲求适度、适时、适中原则,决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