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预警告知书”意义有多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7日20:27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杨耕身 北京41家定点医疗机构因上季度次均住院费用较高,平均住院日较长等原因而被市医保中心发出《预警告知书》。据北京媒体报道,北京市医保中心负责人说,“预警告知书”是给医院提个醒,让这些医院自己查找原因,以改进工作,将不合理的“消费”降下来。据了解,这是北京市医保中心继第二季度对30家定点医院发出警告后,发出的第二批《预警告 我不能理解的是,报道为何舍弃公开那些被预警的医院的名字这样一个新闻点?因此,我也无从得知,此次被警告的41家定点医疗机构与前次的30家有无重合。但仅从数字上看,预警的成效似不显著,因为一个季度过去,被警告的医院不降反升。是医保中心第一次的监控未能全面,还是另有原因,同样不得而知。 不应否认医保中心的用意,而且从数字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医保中心确乎是“动了真格”。但同时也让人看到,假如工作仅仅止步于“提个醒”,希望让这些医院自己查找原因,将不合理的“消费”降下来,这样的期待多半要落空。如果有此自律精神,何至于这么多医院被警告?另外,医院高收费或药价虚高的原因,难道是一直没有得到“提醒”吗?既然巨大的利益能够驱动着医院进行高收费,那么同样能驱使他们对“提醒”置若罔闻,或阳奉阴违。 一边是和风细雨、温情脉脉的警告以及充满善意、并无措施跟进的期待,一边是消费者利益在医疗行业巨大的利益黑洞下面被大量侵吞。 让我们看看12月2日《现代快报》的一则消息:在一家医院,只需花费10元挂号费就可解决的疾病,病人竟然花去了四五万元!这是近日在南京参加会议的著名心血管病治疗专家胡大一教授所揭露的。 10元的病花了四五万元到底是一个特例,还是“冰山一角”?北京那么多受到警告的医院背后,到底是多大的利益黑洞?不好妄言,但无论如何,“费用较高”事实上已显示出医院对医疗消费者赤裸裸的盘剥。这种盘剥也未必不是造成在一些地方人们“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返)贫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医药行业到底有多黑,幕有多厚,一直是近年来令人关注的话题。而依目前的情形看,暂时还不能不让人关心。 就期待已久的医药分家而论,许多人的脖子已经酸疼,却依然没有盼来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如果我们仍不能从体制上改变对于医药行业的监管,未能施以重药,那么其他的任何“改良”都终将虚枉。 仍然回到住院费用较高这个层面上,我想,有关部门能否不仅仅满足于温和的“警告”,而进行必要且严厉的责任追究?一句话,其工作能否更多地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另外,对于医疗费用的考评,能否建立一种更为独立更为公允的评价体系?这些,都是一张薄薄的《预警告知书》所不能承载的。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