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打破社会发展的人才瓶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0日13:42 新京报 | |
作者:丁向阳 据央视报道,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充分反映了当今中国人才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特别是以知识为主 人才资源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力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竞争力。但是我国人才竞争力却相对落后。在2002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4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一些与人才有关的指标,如合格工程师、金融技术人才、高级经理人员、国际经历(管理者是否有丰富的国际业务经验的程度),中国的排名都是第49位,位居最后。人才竞争力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瓶颈。并且近年来我国人才外流严重,特别是一些重要部门、重要行业、重点岗位的关键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危及国家的人才安全。国家的强弱在于人才的强弱,欲强国必先强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工作,增强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打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人才瓶颈,已是势在必行。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提高人才资源水平,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与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相一致,我国的人才资源开发状况也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所谓低水平,表现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低,2000年,我国具有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足10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38%,25-64岁劳动力人口中,具有高等学历的比例仅为5.2%;人才综合素质低,200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05年,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67.65%,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还不到1%,特别是人才的创新能力不够高;人才使用效益比较低,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谓不全面,表现在人才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人才机制还不够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辈出的环境还不够理想。所谓不平衡,表现在人才资源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通用型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缺乏,人才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人才资源的“小康”;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正是鉴于对人才问题高度重要性的认识,中央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便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断,作出了实施人才战略的重大决策。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2001年3月,国家“十五”计划进一步将“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列为专章,使人才战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中央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走人才强国之路。今年5月23日、11月24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将是一次组织动员全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会议,标志着人才强国战略迈开了全面实施的步伐。会议的召开将推进人才政策和工作机制的创新,迎来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热潮,推动人才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将促进人们在人才观上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变革,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成才,迎来一个人才辈出的新时代。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