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熊德明为何仍不愿再去打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1日15:03 新京报 | |
作者:韩福东 “总理不可能天天到这里,我们也不可能天天去找他。所以打工还是不能打,打工还是怕拿不到钱。”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熊德明这样说。 10月24日,重庆云阳县的熊德明向总理反映了被拖欠2000多元钱工资的事情,在总理 熊德明是幸运的,其他为数众多的民工会得到相同的结果么?这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问题。12月1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云阳县目前有59家县内和县外的建筑公司,近60%的单位都在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仅从举报的情况看,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就达317万。 从《经济半小时》的报道看,云阳县拖欠民工工资的最大责任主体是当地政府。累计赤字已经达到了1.5个亿的穷县云阳,近年正在大兴土木。 云阳县委、县政府已经承诺,在2月8日前,彻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应该感谢熊德明,欠薪多年无动于衷,偏偏在此时给予重视,可以认为,云阳县此举是因应媒体与中央领导的压力而采取的行动,而非出自对法律和基本道德的尊重。 不论何种制度,地方政府的压力始终体现在对政绩的追求上。但对政绩的追求是要靠云阳县的休闲工程“万步梯”这样的形象工程载体来体现,还是通过对民生的关怀(比如解决欠薪)来实现,不同的制度安排会有不同的结果。在当前的压力机制下,中央高层的重视以及媒体密集式的集中关注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具备制度化的恒常性。如果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合法性来自于民间,而非上级的评判,如果地方政府官员真正感受到了公民权利的重要性,他们就会时时刻刻努力着为民众负责。这样,解决欠薪这样老大难问题的压力就始终存在,而中央领导就可以多些精力做其他的工作。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