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讯:陈寅恪有几顶博士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5日14:24 青年时讯 | |
作者:董保纲 近日读到一则资料:国学大师陈寅恪12岁就出国留学,先后辗转于数十所名牌大学,他不仅文史皆精,而且对于佛学、诗词、元曲都有极深的造诣,称得上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可他没戴过一顶博士帽。因为他从来不以拿学位和博士帽为最终目的,只要他自己认为这门课程已掌握了,哪怕再有一个月就可以拿到学位戴上博士帽,他也不肯再呆下去。他学 毋庸置疑,陈寅恪先生是一个真正的人才。然而仅仅因为陈先生没有博士帽,那位负责人就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如今,距离陈寅恪先生回国已近80年了,我们对于“人才”的看法似乎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更多的单位和个人依然只是接受“高学历就等于人才”的说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对于什么是“人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德才兼备的人”。而1982年我国确立的人才标准则是“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事实上,有些单位执行的“人才标准”与这两条都相距甚远,突出的表现是既不重视德也不重视才,只看重那顶博士帽。对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敞开大门,而把众多的本科生、大专生拒之门外。为了适应这个标准,一些人不得不围绕文凭做文章,或买假文凭,或买洋文凭,随之而来的则是人才浪费严重、弄虚作假不断等问题的发生。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什么是人才的标准?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著名人才专家沈荣华等人曾对进驻上海的全球五百强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他们的人才标准有三个:知识、能力和业绩。美国《财富》杂志也曾经这样评价人才: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经营策划能力、专业技能和一定社会关系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人才标准必须增加一些更为客观全面的内容。看吧,国家实施人才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