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不均衡”挑战可持续发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3日08:08 外滩画报 | |
外滩记者李杨/报道 问题之一: 行业投资不均衡 如果不抑制投资过热,房地产和汽车领域的泡沫将不可避免。 即使不认同“过热”的经济学家也认为在房地产、汽车、钢铁等少数行业产能增长过快。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宋国青表示:“从总量上看,目前还谈不上过热,但是结构问题导致了总生产能力难以正常发挥,对短期的总生产能力要打一点折扣。” 要实现健康长期的发展,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很重要。仅仅靠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行业孤军深入,是不可能长期下去的。而目前,中国经济的一个大问题是不够协调。具体来说,就是投资增长过快,消费没有跟上。从行业来说,像房产、汽车、钢铁等行业过热,其他行业增长不够。 尽管经济学家拉响了“过热”的警报,但最近的消费指数“最大单月增幅”是在2003年9月创下的,而这个增幅仅为同比上涨1.1%。 以超过30%的投资增长仅带来1%的物价上涨,这里面有文章:大量的投资肯定会带来市场大量的供应,而大量的供应意味着通货紧缩! 事实上,截止到2003年11月份,绝大部分商品价值还在下降,多数行业还在持续1998年以来的生产力过剩。随着2003年来的高速增长的投资,在热点行业的投资又形成了新的过剩生产能力。以房地产业为例,前三季度开发投资增速高达37.2%。如不抑制,有可能使中国经济快速进入新的通货紧缩之中。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消费者市场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放缓,对半成品需求也不高。如果不抑制投资过热,房地产和汽车领域的泡沫将不可避免。 同上一轮经济周期(始于1992年)类似,如今的“红人”(房地产、汽车)得到了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 “增长最快、贷款用得最多、货币供应最多的房地产是热点中的热点。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买房就有存在泡沫的可能性。”吴敬琏对《外滩画报》特别叮嘱道,“上海有很多是投资买房,需要注意。” 央行也对伴随借贷过快增长而带来的金融风险而感到“心里没底”,特别是房地产业。2003年5月开始“未雨绸缪”:出台了严厉的121号文件,规范占用大量资金的房地产信贷;随后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6.5%调升至7.5%。仅此一项,就有约1500亿元资金被央行留住。分析师普遍担心的是:商业银行薄弱的风险控制系统将继续推动信贷增长比例。 问题之二: 区域投资不均衡 后进地区没得到好处,但“一刀切”的控制措施却落到后进地区的头上。 “针对什么样的地区和产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更有效率?”在2003年末的“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长期关注农村问题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提出了疑问。 樊纲关注的“城市化”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他认为:地方政府的城市化项目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项目的问题是“一窝蜂”。“热点地区”的“热点行业”,比如长三角地区的房地产业,风头之劲更是一时无人能出其右,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2003年7月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沿海与内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测度、趋势及关联机制研究”显示:1995至2000年,我国东部与中部、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差异有扩大之势。2003年8月,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王小广博士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1995至2001年,沿海地区占实际利用外资比重由85.53%上升到86.88%。在12月的“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培林预言:2004年投资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集聚的势头将更加明显,在东西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基础上,南北区域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吴敬琏认为:由于市场制度不完善,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得到了好处,后进地区没得到好处,但“一刀切”的控制措施却落到后进地区的头上,所以在执行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有必要采取缓冲和补救措施,比如说“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等。 问题之三: 收入分配不均衡 如果不改变这样的“投资利用”环境,“过度投资”仅仅意味着贫富分化将更加严重。 收入分配不均衡导致财富集中度提高,在“生产”、“增肥”富人的同时抑制了社会消费需求的总体增长,在行业、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经济过热的趋势。 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研究员表示:宏观经济过热的表面现象之下是结构失衡。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导致消费与投资之间的结构不平衡。 总需求由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构成。内需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大致各占按40%、60%。2003年,消费需求仅仅增长7.2%,其中农村的消费需求增长只有6%。在“投资过度”中沾光的似乎是少数人。 中央党校研究室周天勇教授解读了“消费不足”的背后因素:当前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的投资不足。就业决定收入,收入决定消费,消费不足导致总需求不旺。如果对城镇失业、下岗和农村劳动力闲置没什么新办法,消费增长率至多不超过10%。 理解“过度投资”和“失业大军”的并存现象,是“经济过热”争论的关键点:“过度投资”并没有带来有效的消费需求,“收入分配”是产生扭曲的中间环节,也是投资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一般地说,穷人收入的提高意味着消费需求的提高,而富人收入的提高意味着储蓄、高消费、甚至资金外逃。“过度投资”将可能产生更进一步的贫富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推动消费”的呼吁只能是治标之策。 经济学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其最终的问题必定是政治经济学问题。 与行业投资不均衡、区域投资不均衡相比,社会收入分配不均衡影响更为深远,导致投资效率低下、消费需求欲振乏力。评估、抑制、消化这种“中国特色的经济过热”可能是经济学界、管理部门今后若干年面临的最大挑战。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