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报:国家土地不是“大礼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3日11:40 市场报 | |
作者:陈栋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标语还刷在齐河县不少街道的墙壁上,然而政府却以招商引资为名,将国家的万余亩土地拱手送予开发商,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国土“流失”的深度思考。 齐河县政府部门大力抓招商引资,往大处说,是为了繁荣本县的经济,让全县的黎民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从小处讲,是官员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一方造福于民的体现。有一篇报道说,齐河县县委书记李风臣为了使澳门名嘉集团独资建设的国际商贸物流会展中心项目落户齐河,亲自挂帅出击。为了能和名嘉的董事局主席有个会面的机会,他盯住对方的车,不休息不吃饭,一直跟了12个小时。短短7分钟的见面机会,却让名嘉集团注意了齐河,把原打算放在济南的项目放入齐河,并且投资额也急剧增至126亿元。 齐河县招进北京国科集团和澳门名嘉集团,是否都是领导艰辛争取的结果笔者不敢妄加猜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引进这个大户对齐河县来说至关重要。于是领导大笔一挥,一万亩土地白白赠送出去。开发商收到这么贵重的礼物,自然甚感“知遇”之恩。推土机、大铲车开进肥沃的农田,机器的轰鸣声划破了昔日宁静的旷野。 政府用优惠的政策吸引投资是应该的,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要发展,就要主动吸收外来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带动地方经济的腾飞,那么采取优惠的政策使外来资本落户本地,亦在情理之中。招商引资事关大局,由于各地的资源、环境、政策各不相同,导致竞争异常激烈,稍有不慎到手的项目就有掉入他人囊中的可能。怎样把资金引进来,如何让外商安心落户发展?在地方政府绞尽脑汁考虑时,他们发现,土地就是优惠条件,土地就是招商时政府手中最有效的法宝。 从齐河县政府招商引资的相关文件中,不难看出该县招商政策暴露的问题。在齐河投资达到一定的数额,土地就是白送。开发商自然是很乐意的,哪怕不能大赚一笔起码也白捞一块土地。长此以往,客商只要来齐河投资,土地就源源不断地赠送,这次是万余亩,下次就有十万亩。等到土地送得差不多了,官员自然就会因“政绩不错”高升,土地问题早已置之脑后。把土地当“见面礼”,最直接受到伤害的就是国家。且不论我国的人多地少,耕地面积的日益锐减,起码应该物有所值。土地毕竟是国家的土地,要用在实处,体现价值,怎能当作“大礼包”说送就送。甚至不惜伤害农民的利益,占用农田。需要开发的工程项目用地,政府尚要三思而后行。国土管理部门早已出台明文,土地该挂牌竞拍就不能协议转让,该协议转让就不能拱手相送。事实上,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何其多也,只是政府不肯多思考、不去探索罢了。一些地方政府一再将政策法规置之不理,原因很简单,谁叫土地姓“公”呢?可悲的是,这种践踏土地的行为竟然被不少地方视为先进经验加以学习。 国土暗地“流失”,往往跟地方政府部门极强的功利性分不开,用招商引资的“政绩”实现领导个人的私利:一为升官,二为谋财。作为政绩工程为将来加官晋爵增加筹码,值得警惕。 《中庸》有云:“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招商引资的先进经验需要借鉴,政府应该拓宽思路多探索,以伤害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发展经济,是不是徒劳无益呢,是否与“招商引资本是为民造福”自相矛盾呢?把土地作为“大礼包”赠送,坑了国家,害了国民。珍惜每一寸国土是公民的义务,更是各地政府官员的职责,土地“流失”问题,绝对不能忽视。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