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3北京两会优秀提案精选专题 > 正文

关于加强交通法规细则内容的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13:01 首都之窗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交通紧张的状况日趋加剧,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北京市的机动车比13年前翻了近5倍。市中心区道路网高峰期间的平均负荷度已超过90%,11条主要干道的车速已降至平均每小时12公里,有近1/5的路口和路段经常呈现瘫痪状态。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有效地处理好城市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与
有限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而对于首都北京的交通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除了要在汽车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条件下加速交通设施供给能力的客观需求外,更要从具体现状出发,找出有效缩小人们的交通习惯意识与现代交通发展需求差距的方法。

  人们在交通意识、交通需求与交通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是社会发展相互伴随而生的客观问题。缩小差距的具体方法除了加速解决交通硬件的增长之外,更要不断深入研究解决软性问题所构成的差异。因此,若要从根本上改善首都交通拥堵状况,从根本上说,改善市区路网结构仅仅是缓解交通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有效资源,采取不断加强并深入普及交通规则细节的办法,下大力度纠正交通违规现象,尤其加大对交通细节违规的观察与纠违措施,提高人们的交通需求与公交自我约束力的同步发展,实现建设增长与交通规范的同步发展。

  交通政策的合理性是保证城市交通畅通至关重要的因素,交通政策是否符合国情,是否结合本地实际,是一个值得认真深入研究的问题。北京不是西方发达国家,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但绝非依靠照搬能改变目前近似于混乱现状的。因此,找到我市交通顽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目前,影响我市道路畅通的一些现象和原因:

  一、个人的不规范行为

  1、一些公交车辆在专线畅通的情况下,为抢行几秒钟而向左抢行并线挤占社会车辆道路,造成道路拥堵不畅的现象经常发生,而一旦造成了堵塞,恢复通畅的行车顺序是很慢的。然而,在实行公交优先的情况下,公交专线已能够保障车辆的正点行驶。

  2、一些出租汽车不顾前后方向正常行驶的车辆而随意违规停车上下乘客,甚至经常可

  见出租车辆斜停在道路上、堵在路口、挡在出入口的现象。似乎这些驾驶员没有公共交通的意识。

  3、一些新司机驾车超慢速行驶在快行道上,造成本来不拥堵的道路却不能提高行车流量。

  4、一些低速行驶的车辆在高速路上慢行,同时,另一些高速行驶的车辆在如此排列无序的车流中东钻西窜,形成了快行线上有慢行车,慢行道上有快行车的无序现象。大幅度降低了道路设计的车辆(小时)通过量。

  5、在道路通畅情况下,许多司机在不违反交规状态下没有尽可能减少占路时间的意识。

  形成了要么是在路上各行其速,不紧不慢,甚至是几辆超慢速行驶的车因各占一道而形成档住后面正常速度行驶车辆的状况,使宽敞道路不能通过合理的车流量;要么是道路越拥堵,这些车辆则越是争先恐后,互不相让,造成本来可以顺序通过的车流形成拥堵。

  6、一些行人和非机动车无视《交通标志》的存在,抢行,逆行,穿越隔离护栏,形成行人和机动车辆相互争路的现象。因而,此相互的争抢越发影响了双方的正常通过量,等。

  二、现有法规不健全

  1、带有“车辆磨合”字样的车辆在道路上缓慢行驶。按照现况:新车应不需要进行磨合,而旧车在经过大修之后应首先进行车辆检测,通过检测的车辆才能正常上路行驶。而需要磨合的车应该在修理厂内停车运转完成。未经检测或未完成磨合的车辆也应属于不合格上路的车辆。此种现象应该被列入交通管制范围。

  2、帖有“新司机”字样的车辆多为新司机上路。此类车辆行驶在分有多种车道上时,基本上不按照规定的速度行驶,而是根据自己行车的熟练程度确定自己的行车速度。对此,应制定相应的规定,以避免因其对行车或对交规的生疏而造成交通堵塞。

  3、在车辆驾驶学校的教程中,由于更多是注重教练时间的累计和驾驶技术的提高,而不够重视强调在现代城市交通环境下的现代交通意识。许多新司机对于如何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如何尽可能减少占路时间,如何从个人的角度自觉降低交通堵塞率,以及行车礼让,行车道德等,几乎一无所知,等。

  相关专题:2003北京两会优秀提案精选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