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振兴北京制造业的建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13:43 首都之窗 | |
制造业在北京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制造业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就目前北京的制造业看,远远落后于全国的经济省市和沿海城市,那么如何振兴北京的制造业,我想就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产业工人的素质是振兴制造业的关键 就北京市目前的产业工人状况看,全市有产业工人400多万,技术工人占产业工人的49%,其中高级工仅占技术工人的10%,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40%,也就是说,在整个400多万产业工人中高级工仅有19000人,这样的比例结构是很难达到产业科技的水平,也就很难把制造业真正提高上去。因此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等级的技术工人的缺乏,对振兴北京的制造业是极为不利的因素。目前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已经出现了需求与供应不对应,大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劳动素质不具备从事制造业的水平,因此,新增劳动力必须解决提高素质这个问题。 如何解决制约的“瓶颈”,我认为上海建人才基地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建立了各种职业的、开放式的、公共的考核基地和实操实训基地,他们以指导就业为重点,从不同层面提高劳动者素质,面向全上海市免费培训。因此,建立起量大面广,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工人培训基地,是提高制造业工人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的途径 1、原有的途径:早年制造业的人员基本上都来自于中职、技校和职高,从前几年的发展看,这些人不太符合整个制造业的需求,因为他的起点低,中职、技校的设备也比较陈旧,基本上都是使用北京市企业淘汰的机器设备,根本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2、在职培训:现在有很多的企业采取在职培训的方式,提高企业工人的素质,这种方式基本上是“补课”的性质,缺乏系统性。双鹤药业集团与我院合作成立双鹤药业学院,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课程配置。这种在职培训的方法,虽然可以提高产业工人的素质,但新兴的高职教育可以弥补很多在职培训的缺憾。 3、新的途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以他特有的教育形式已经在高校中脱颖而出,他所培养的学生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双证书”制,倍受企业的青睐。他们最低都拥有大专学历,从学历层次上要比传统的中职、技校的学生都高,从技能上看,动手能力强于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实习实操的设备也要先进许多,当然这就要求北京市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专业一定要紧扣北京市制造业的需求。 三、振兴北京制造业,我们所需要做的事: 1、运用社会宣传和舆论。一是要在整个社会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二是要引导公众有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去年深圳市招职高技师的开价比硕士研究生还要高,因为目前高级技师比研究生要少的多,用人员的稀缺性而论,肯定高级技师的价位就要高于硕士研究生;三是从舆论上给予相应的引导,使大家认识到当一名产业工人也很光彩。 2、建立健全培训、培养体系。一方面是怎样做好高、中职的接轨,另一方面是建立起“由政府搭台,培训机构唱戏,企业购买培训成果,人员、社会中立”的技能考评机制。 3、制定整体人才培养规划。从整个的城市定位,确定北京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状况,要进行充分分析、论证,产业范围不能太少,防止出现新一轮的投资膨胀,这项工程应该用政府手段来实现。根据产业需求采取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健全人才基地,从而振兴全市的制造业。 相关专题:2003北京两会优秀提案精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