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京剧名角接踵至 津门一唱天下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0日00:30 天津青年报


老生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武生




刀马旦


  -本报记者沈沂

  梨园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北京学艺,天津唱红,才能到各路码头去闯荡。天津是个超级戏园子,没在天津亮过相的角儿,想在大江南北红起来?没门!天津就是块试金石……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天津人爱看戏,更懂戏:唱得好的,天天来捧你的场;唱得娄的,还就真敢拿椅子垫儿扔你。因此,被称为戏曲之乡的天津,培育了不少名角儿,也吸引了更多的名角儿来演戏。尤其是被誉为国粹的京剧,从第一代京剧艺人“三鼎甲”(所谓“鼎甲”,是科举时代称呼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个代词,京剧观众借以称呼他们心目中的优秀演员)的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到家喻户晓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管弦檀板飘荡在“连樯集万艘”的天津城上空,历久不衰……

  骑着真驴上舞台天津名丑刘赶三

  从1790年到现在,徽班进京已经二百多年了,在天津也繁荣了将近二百年,清代文人崔旭于道光四年(1824)在他的《津门百咏》“儿童诗”中说:“饥民零落不成双,乞食声衰夜到窗。只有儿童偏快乐,满街学唱二黄腔。”可见在道光时,京剧就在天津红火起来了。于是,一批批的名角儿也开始在津门成长起来。

  慈禧曾说过:“三年出一个状元,十年出不了一个好唱戏的”。这是热播一时的《天下第一丑》里那个慈禧说的。《天下第一丑》说的就是天津的刘赶三,这位名震全国、留影《同光十三绝》中的名角儿,天津生、天津长,早年就在天津群雅轩票房活动。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永运老先生告诉记者,刘赶三原名刘宝山,学的是张二奎的唱法,初学老生,后改丑角,尤其善演丑婆角色。他的表演非常受观众欢迎,各戏班争相邀请他演出,一天能赶三场戏,人们称之为“刘赶三”。

  骑真驴上台演戏算是刘赶三的一绝。《探亲家》的那只毛驴懂锣经,会跑圆场,极其驯服,名噪京师,每演此剧骑真驴上台,必叫满堂彩。入内廷演此剧,被破例允其牵驴进宫。王永运表示,真驴上台是绝无仅有的,因为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

  四个人就是千军万马,三两张桌子摞在一起就是房顶就是高山;一举杯,一次宴会,一转身,行程万里;边锣是水,更鼓是夜;时空的跳跃,就浓缩于虚虚实实之间。而刘赶三却真的让虚的实了一把,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做法怎能不叫人佩服。其嗓音清亮响堂,白口清脆爽利,表演冷隽诙谐,所演人物无不幽默风趣。

  宏如瀑布细如丝津人爱听“老乡亲”

  京剧门儿里有这么一句话“武生听劲儿,老生听味儿”。听老生就得听老生“三杰”:孙菊仙善用“膛音”,以慷慨激昂取胜;汪桂芬善用“脑后音”,以雄健刚劲著称;谭鑫培则用“云遮月”,以悠扬婉转,长于抒情取胜。

  说起孙菊仙,天津人总会在前面加上三个字“老乡亲”。王永运介绍说,孙菊仙的唱腔唱法,以大气磅礴、布局细节为主要特色,世称“孙派”,是清末重要的老生流派之一。他壮年从艺,继承了程(长庚)、张(二奎)两派演唱直腔直调、不尚花哨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孙菊仙嗓音宽厚高亮,音量极大,每一放歌,浩瀚洪阔有如雷鸣。“高则直冲斗牛,低则直下九渊。他的唱有一泻千里之势,也有宛如游丝之细。如在《逍遥津》中“叫孤王思想起,好不伤悲”一句,“伤”字出口后尽量收细,声细而音清,然后放出“悲”字就十分深沉苍凉。

  在念白上,有些字孙菊仙还带着家乡天津的口音,比较接近于生活中的语调,像《四进士》、《三娘教子》中的念白都很亲切自然,由于情态逼真,也能独饶神韵。又吸收了王九龄既上口、又接近口语的念法,铿锵有力,爽朗风趣,无做戏痕迹。

  他晚年在天津居住,七八十岁还唱戏,天津人都叫他“老乡亲”!以至于外省各地的人也都以“老乡亲”呼之,海报上也径书“老乡亲”三字,变成他晚年的艺名了。约在他逝世的前一年,因黄河水灾急赈,津门官绅特地把老人家邀出演一场大义务戏,大轴《鱼藏剑》。他出场时方巾蓝褶,白髯黄绦,高高的个子,细长脸盘,虽扬鞭打马姿势仍美;但耄耋之年的老翁,身子已有点晃荡;而骨秀神清,潇洒不群,想见其当年风范,老而犹存。“单枪匹马弃楚番……”和“一事无成两鬓斑……”的两段唱工,已喔喔不能成声,老爷子还是一板一眼,直呼直令的唱;在头场唱完“报仇心急马加鞭”的尾句后,竟将髯口取下向台下抱拳说:“这次黄河决口灾情惨重,老乡亲捧场是做好事,我年纪太大,实在唱不动啦!谢谢各位吧!”观众感动得起立鼓掌,群情热烈,好半天才离场。

  勇猛火炽重工架津城武生腿功绝

  清末,天津京剧舞台武戏盛行,武生有李春来、李吉瑞、尚和玉等,武丑有张黑。“他们在表演风格上追求勇猛、火炽,既重工架,又重拼搏,很合天津观众的观赏口味,所以这种演出风格在天津一直延续至今。”天津市京剧院二团业务室主任、国家一级演员苏德贵就是一位武生,师从名角厉慧良。在苏德贵的眼中,厉慧良发展和丰富了武生表演技巧中的高难度内涵。“他吸取各家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他还创造出单腿吊毛、踢鞋上冠、大靠夹鞭、飞脚过人、飞越三桌、椅背倒提、大靠甩盔、飞叉下桌、拧身跨腿、飞脚三越等10项绝技。”苏德贵说,“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戏剧演员多看重腿功,尤其是武生。

  回忆起小时候练功的艰辛,苏德贵至今慨叹不已。“单单练腿就有踢、搬、压、撕、抱,5种,一天三遍功,得有四五个小时花在腿上。”苏德贵以搬腿为例,向记者介绍什么叫“练得腿都没有了”。“我10岁的时候,剧团每天有演出,我就在乐队边摆一个长条板凳,单腿站在上面,只等锣鼓家伙点一响,演员头一句唱词出来,我就把另一条腿抬起搬到脑后,纹丝不动地站着。”那到底要这样高难度地站到什么时候呢?站到一出戏唱完。一出戏多长?40分钟。等下一出戏起锣,换腿。如此这般,轮番独立,久而久之,便感觉不到腿的存在了。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