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7日17:33 人民网 | |||||||||||
20世纪的后50年,人类一直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发出的警示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签署的可持续发展宣言,标志着循环经济的诞生。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模式,即“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过程;第二种是以“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过程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种就是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经济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它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循环经济实质就是生态经济,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基本特征,它的出发点在于实现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实现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统一。 循环经济作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由于它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我国近20年的工业发展,幸运的是吸取了第一种模式的教训,遗憾的是没有跳出第二种模式的路子,大多数地方都是先污染后治理。我国经济从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的时间是高速增长期,GDP的年均增长率达8.7%,而且至今发展势头不减。这是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时代,但也留下了两大遗憾:一是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二是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由于人口众多,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生态环境脆弱的国情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与形势仍然突出和严峻。从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相当粗放。那就是我们每创造1美元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表明,当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处于5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而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按照现在的增长方式,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能源、资源的消耗也随之增长。我国并不是资源富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所以,只有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才能走出——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少、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2年5月,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建设,以此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2003年7月,致公党中央组成考察团,对辽宁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专题调研,在沈阳、盘锦、阜新、抚顺、本溪、鞍山、大连等城市深入工矿企业、开发园区、农村进行调研。辽宁省在鞍钢、沈化等大型企业开展能流、物流集成和废物循环利用,形成生态工业链网,重点行业和主要产品的能耗、物耗、水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升大连、沈阳、营口开发区和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生态园区。促进抚顺、阜新、朝阳和本溪等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建设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和再生产体系。辽宁已启动360个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其中90%以上的企业进入审核中期阶段。 我们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现方式,是进行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环境污染、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调整、改造和振兴的关键时期,在全国率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为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长远大计,是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思路、新方式。 为此,我们建议: 一、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单纯追求CDP的增长,转向突出重视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生态环境成本上来。 二、将循环经济理念注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中,把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开发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与整合调整,引进新的管理机制,发挥老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技术上的长处与新开发区政策、体制、资金上的优势,二者优势互补,在区域开发中构建新的工业体系。 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估法》,进行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在老工业基地转型、新型工业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中,不仅要考虑工程技术的承载能力,而且要注意资源的容量、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承受能力,要改变过去那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污”的生产模式,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的基础和推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前提。 四、鼓励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中,充分挖掘潜力,找寻伴生资源,并把废弃物开发利用作为接续产业。有计划地开采伴生资源(如铀玉、玛瑙、煤精等)并以深加工形式创造效益。矿山枯竭前要严格制定限采计划,延长枯竭时间。对废弃矿坑要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建设,开发旅游、科普教育等。 五、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在推进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不仅为资源枯竭城市带来生机,而且可以逐步成为支柱产业和接续产业,并带动城乡协调发展。 六、鼓励发展环境、经济双赢的“静脉产业”,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和加工利用体系。由于工业和生活废弃物日益增多,污染严重的同时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如废旧轮胎、废旧家电、矿渣、生活垃圾等。目前民间自发形成的废品捡拾收购加工体系混乱无序、人员庞杂,急需加以引导和管理。建立废弃物回收体系,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增长,也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建议政府按照市场运作模式,重视并加强这项工作,为资源回收利用与环保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尤其要为民营资本进入环保产业开绿灯。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