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问题推动中国石油外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9日11:27 青年参考 | |||||||||
上至最高决策层,下至外交部,最近频频召集能源问题专家开会。外界揣测,中国2004年外交的主要任务之一将 是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谌彦辉 2004年春节后,胡锦涛主席的非洲之行,最为外界关注的是石油外交议题。加蓬、
目前,那些活跃在主要产油国的中国大使们,正领衔担纲积极参与石油谈判。 1993年已开始成为石油纯进口国的中国,目前已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陷入石油困境 根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增长一倍,预计到2030年中国每天将进口大约100 0万桶石油,几乎与美国目前的石油进口量相当。 然而,有关专家利用各种系数粗略估算认为,中国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仅为130亿吨到160亿吨,即中国的石油 “家底”充其量只相当于伊朗一个中等油田。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即使按比较慢的消费增长速度预 测,到2005年,中国石油供应缺口也将达到8000万吨。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对石油的进口依赖程度从1995年的7.6%增加到32%。到2020年,石油的对外 依存度可能接近60%。国际先例显示,当一个国家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1亿吨时,往往会动用外交、经济或军事手段来保证 石油安全。 中国的能源问题专家夏义善认为,除了制定多样化的能源战略,中国政府应积极利用外交手段来获取石油资源。 寻求多元化石油外交 石油外交也就是利用外交手段来增进石油安全。历届美国政府都公开声明,保证石油供应安全是其中东外交的首要目 标。日本政治家为了石油更是一趟趟赶赴俄罗斯。中国的石油安全也开始在外交政策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外交部官员称 ,“一个国家的能源必然从多个渠道进口,现在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单独满足中国的石油需求”。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过去的石油外交曾趋于单一,并为此付出代价——对于俄罗斯早前提出的铺设油管设想,中方 认为修油管成本太高,孤注一掷地将“筹码”押在中东地区,使中国错失了进入俄罗斯石油市场的机遇。 一段时间以来,中东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石油进口渠道,仅2003年中国进口的8000多万吨石油中,70%左右 来自中东地区。这种单一管道无法保障中国的石油安全。特别是目前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迅速膨胀,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力进 一步加强。 为谋求摆脱对中东的过分依赖,中国政府展开的石油外交涉及区域逐步扩大,现在重点对象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苏丹、利比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委内瑞拉。 互利型石油外交 日前,美国在中东的石油外交是对欧佩克和反美国家进行双重遏制,而日本的石油外交更多的是通过经济援助。中国 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说,中国是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巩固传统的友好关系、增加经济合作,以互利方式来获得石油等能源。 与石油消费国的合作、共同维持石油供应和国际市场油价的稳定,也是石油外交的另一项内容。1999年至200 1年,一向主张温和油价政策的沙特阿拉伯与主张激进油价政策的伊朗和委内瑞拉,联合发起了欧佩克1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 限产促价行动,成功地推动国际油价上升,这是值得所有石油消费国关注的。 现在,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可供全球用上40年。“油够了,但分布不均匀。”夏义善指出,世界上的石油资源大部 分被西方国家瓜分,现在石油勘探最大的市场份额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位于缺油地区的欧洲、日本正和中国争夺石油。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准备在适当时机加入石油消费国俱乐部,同其他国家建立一个多国联盟,在石油安全方面进行合 作。 石油外交成本高昂 日前,在胡锦涛访问加蓬期间,加蓬官方大报《团结报》撰文盛赞加中关系。文章说,中国毫不犹豫地给予加蓬政府 许多无息贷款,以帮助它建设一些重大项目,“中国的慷慨是加蓬各界有目共睹的”。 但外界人士担心,当石油市场紧张时,加蓬可能向中国提出更多“要求”。早先美国、欧洲和日本曾遭遇“石油讹诈 ”,其结果是付出高昂的代价。 大陆一些经济学者认为,石油外交的成本主要指达成一种石油交易所要付出的代价。可以肯定,中国为解决能源紧张 必定付出一定的外交成本,而这一成本的形式因时而变。 石油外交的效果 政治家的重大出访,一般都会为企业开路。胡锦涛在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同埃及和 阿尔及利亚签署了有关合作文件,涉及勘探、开发、老油田改造管道和炼厂建设等多方面。 2003年5月26日,胡锦涛访问俄罗斯和中亚。中石油与俄罗斯尤科斯公司签署了关于中俄管道原油长期购销的 合同。据称,这是中俄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石油供应协议。 中国的能源问题专家夏义善建议,中国公司可以购买一些西方公司放弃或者作废的油田。他们往往认为开采价值不大 ,但中国的二次开发技术过硬,中国人也不怕吃苦。另外,那些西方国家认为反美情绪浓的地区不太安全,对中国而言却相对 安全。 俄罗斯是中国高层开展石油外交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地区,中俄双方的合作仍在谈判之中。据知情人士透露,俄罗 斯大选后,新政府可能就石油问题做出决定。另据报道,俄罗斯铁路部门计划未来每年向中国的原油出口运输增加至3000 万吨。 惟一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石油外交已日臻成熟,并将获取更多渠道的石油资源。 (香港《凤凰周刊》专供本报)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